59歲羅霈穎猝死,法醫高大成:若旁邊有人,可試這招急救!-台灣養生網

生命的消逝比想像中來得突然,學會正確操作CPR可以增加活下來的機率!
#猝逝 #中風 #癲癇 #CPR

*正文開始

來源:家庭醫學
整理:台灣養生網

藝人羅霈穎3日被人發現陳屍北市八德路的工作室,享年59歲。

據悉,因為朋友跟家人聯絡不到人,遂到工作室尋找,孰料卻驚見她陳屍屋內,且姿勢凹折、雙腿發黑。

警方初步調查,羅霈穎有服用安眠藥助眠的習慣,而她屍體旁有藥袋及安眠藥,

但是否是因服藥過量引發猝死,或是有其他原因,仍有待調查查清。

此外,法醫高大成表示,據羅霈穎的死狀推測,可能是因急性癲癇造成心臟衰竭導致,而雙腳發黑是因缺氧導致四肢末端變色。

外觀呈現反弓有兩種可能,一是中風,二是癲癇發作。

不過若一旁有人緊急施作CPR,可能救得回來!

至於嘴角有泡沫很正常,通常是昏迷後窒息所致。

什麼是中風?

中風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徵的一組疾病。

包括顱內和顱外動脈、靜脈及靜脈竇的疾病,但以動脈疾病為多見。

專家介紹說,中風發生的病因有:

1、心臟病是引起腦中風的一種原因。

心房顫動同時合併風濕性心瓣膜疾病時,患腦中風的幾率會增加18倍。

非瓣膜疾病心房顫動也會提高5倍患腦中風的幾率。

另外,血脂肪過高也會引起腦中風,主要是因為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偏高可促進粥狀動脈硬化。

2、高血壓也一樣是腦中風產生的原因。

資料顯示,高血壓患者得腦中風的機會為正常人的2—4倍。

糖尿病也會引起腦中風,因為糖尿病會導致冠狀動脈、周邊動脈以及腦動脈粥狀動脈硬化,還有微小血管的病變。

3、抽煙與飲酒都是引起腦中風的病因。

有調查顯示,抽煙可增加腦中風的機會,而且腦中風與抽煙的量成正相關。

引起也會導致腦中風,主要是因為過多飲酒會導致高血壓、血液凝集性增高,減少大腦血流量。

中風前兆表現

1、精神表現:

患者的性格一反常態,變得沈默寡言,不願與人交流,有時又會變得多語急躁,容易發脾氣,

或出現短暫智力衰退,而且出現嗜睡,總是有睡不完的覺。

2、語言表現:

腦中風的前兆表現在言語上是說話吐字不清,這往往是腦供血不足,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引起的,

部分患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

3、四肢表現:

原因不明的跌倒,由於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跌倒。

患者還會出現肢體麻木、活動不便的異常感覺。

4、頭部表現:

常見腦中風的前兆表現就是反復出現瞬間眩暈,感覺眼前的物體在旋轉,幾秒鐘後便恢復常態;

單眼突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分鐘後便完全恢復正常,是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

什麼是癲癇?

癲癇是一種隨時可以發作的疾病,但發作前是有一定預兆的。

比如患者會出現煩躁、憂鬱、易怒等情緒方面的失控,有時候患者還會對身邊的所有事看不過眼,經常在抱怨。

而癲癇一般分為四種發作,分別是大發作、局限性發作、神經運動性發作以及小發作。

四種發作,病發症狀多變且危險,一旦出現大發作時,患者全身的肌肉會出現抽動和喪失意識,而且失去意識往往夠會跌倒。

然後,口吐白沫,有部分患者還會咬破自己的嘴唇,大小便失禁。

這個發作時間一般持續五到十分鐘然後就消失了。

而局限性發作一般是部分肢體發生抽搐或麻木刺痛,如半側臉,半側嘴角,幾只手指等。

神經運動性發作的患者,則會出現意識障礙的現象,發作時看物體會出現扭曲,甚至是幻象。

有些患者會出現驚恐、大喜、得意等劇烈的情緒,嚴重的還會到處扔東西,自我傷害或傷人等。

對於小發作的病人來說,發作時一般眼睛會出現向上翻或直視,這個時候的患者已經失神了,沒有任何語言能力。

如果患者手上拿著東西或做著事他們都會忘記,任憑其他人怎麼提醒都沒有什麼反應的。

 

心肺復甦(CPR)—黃金急救四分鐘

出現呼吸心跳驟停後在4分鐘內進行急救是「黃金時間」,又稱「黃金4分鐘」;

每過1分鐘復蘇成功率就下降7%~10%,超過10分鐘生存率只有2%~5%。

 

一、查看周圍環境是否安全,救人前先做好自我防護

判斷意識:

施救者跪於患者一側,輕拍或輕搖患者肩部,並低頭湊近患者耳旁大聲呼喚「喂!您怎麼了?」(雙耳各1次)。

若知道其姓名,最好呼喊其名字。若患者無反應,則為意識喪失。

檢查有無呼吸和脈搏(僅限專業人員)。

施救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找到甲狀軟骨(喉結),並向近施救者一側滑動2釐米左右感受頸動脈搏動;

同時雙眼直視胸廓有無起伏來判斷有無呼吸。檢查時間為5~10秒。

二、立即行胸外按壓

體位:

將患者仰臥於堅實平面如硬板床或地上,撤掉頭下及身下的一切物品,解開患者衣領和腰帶。

按壓部位:

胸骨下半部分;男性:雙乳頭連線中點(見圖1)。

圖1:按壓部位

按壓方法:

一手掌根部置於按壓部位,另一手置於該手背上,兩手交叉互扣,指尖抬起,不能接觸胸壁,

雙臂伸直並與地面垂直,身體前傾,借助身體和上臂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見圖2)。

按壓深度為5~6釐米。按壓與放鬆的時間大致相等,放鬆時胸壁要充分回彈但掌根不能離開胸壁。

圖2:按壓方法

按壓頻率
100~120次/分。

開放氣道:

如患者口中有異物或嘔吐物,應用手指將其挖出。

若有活動性假牙,要將其取出。

一手掌根小指側置於患者前額向後方施加壓力,使頭後仰;

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托住下頦(下巴中央)的骨性部分,抬高下頜,使患者下頜角、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見圖3)。

圖3:開放氣道

人工呼吸:

用按額頭的拇指與食指捏緊患者的鼻孔。

自然吸氣後張大嘴,將患者的嘴完全包在施救者口中,緩慢用力將氣吹入患者口中(每次吹氣時間不低於1秒);

同時用余光觀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吹完後離開患者的嘴並松開捏鼻孔的手指,同時目視患者胸部是否向下回彈。

緊接著做第二次吹氣。

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

無論任何時刻,除顫儀到達現場後即刻進行心律檢查,必要時行電除顫。

自動除顫器僅適用於8歲以上的患者。除顫後必須繼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注意:沒經過培訓的普通目擊者,可在急救人員的電話指導下做胸外按壓,暫不需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台灣養生網

—————————————————————
我們的健康養生知識僅做參考,任何醫療決策請與您的醫師討論,尋求專業的協助,才是最健康的作法喔!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幫我們按個讚!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