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3》要來了!這次的故事核心不是「愛」?-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黑暗主題要來了嗎
#迪士尼電影 #冰雪奇緣3
*正文開始
來源:小希撩影視
整理:冒牌生
第一部《冰雪奇緣》確立了一個有意義的主題,《冰雪奇緣3》可以延續並最終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迪士尼來說,《冰雪奇緣》系列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這讓迪士尼迫不及待地宣佈了《冰雪奇緣3》的製作。
與迪士尼其他的動畫電影相比,《冰雪奇緣》系列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隨著《冰雪奇緣》系列進入到了第3部電影,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主題,可以重新開始了。
《冰雪奇緣》的主題是愛。在第一部電影中,安娜和艾莎因姐妹之情,拯救了彼此。
有意思的是,拯救他們的並不是王子。王子反而成為了一個邪惡的角色。
在《冰雪奇緣》系列中,愛無疑是勝利者,但更黑暗的主題是恐懼。
這也是為何艾莎無論如何都想要逃出阿倫黛爾。
安娜和艾莎的故事,都始於恐懼。
她們的父母至少對艾莎的能力是容忍的,但一旦安娜受傷,他們就變得害怕起來。
恐懼成為了艾莎的敵人,安娜長大後,加劇了這種情況。
國王和王后認為這意味著如果阿倫黛爾的人發現了她的力量,他們會害怕她,把她打倒。
然而,艾莎對自己能力的恐懼,超越了一切。
她害怕自己,她曾有段時間,無法控制自己的能力。
因為艾莎從小就被教育要隱藏自己的能力,所以當她的能力被周圍的人發現的時候,她選擇了逃跑。
艾莎的敵人一直都不是阿倫黛爾的人,也不她的力量,而是恐懼本身。
這也是為何電影中,要有安娜這個角色,她並不害怕艾莎。
她打破了艾莎的冰牆,拯救了她們兩個人。
不幸的是,在《冰雪奇緣2》恐懼依舊成為了她們生活在最大的障礙。
《冰雪奇緣2》走了一條不那麼傳統的路線,反派並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
續集的反派是魯納爾國王,他非常害怕魔法的力量,以至於欺騙並謀殺了諾蘇德拉的首領。
艾莎已經在《冰雪奇緣》中吸取了這個教訓,但《冰雪奇緣2》更深入地探索了一個現實世界的問題。
《冰雪奇緣2》中艾莎家族的過去告訴我們,恐懼不僅是她的敵人,也是所有人的敵人。
由此來看,恐懼才是《冰雪奇緣》和《冰雪奇緣2》的最大反派的主題。
如何解決恐懼,創造了兩個美麗,又令人難忘的故事。所以,《冰雪奇緣3》想要延續這個系列的成功,就應該把這個主題帶回來。
安娜已經成為了阿倫黛爾的女王,艾莎作為第五個靈魂生活在諾蘇德拉,一顆不信任的種子,會種在這兩個王國當中。阿倫戴爾的人,或許會再次發現他們對艾莎的力量感到恐懼。
通常來說,一個系列電影會回到原點,艾莎和安娜可以回到原點,找到就輸祖先犯下的錯誤。
不管怎麼說,由於前兩部電影的成功,《冰雪奇緣3》有望站在前作的基礎上,講述更加精彩的故事。
延伸閱讀 – 迪士尼最成功的真人版電影《阿拉丁》,保留精髓創造亮點!
在2019年迪士尼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的6部電影中,《阿拉丁》可以說是最出乎意料的一部,畢竟它一沒有漫威這種品牌加成,二又不像《玩具總動員4》那樣有系列基礎的續作。
《阿拉丁》票房破10億美元
事實上,作為近年迪士尼旗下動畫真人電影化的其中一員,僅以本身的質量而論,《阿拉丁》的亮點還是很多的。
從動畫轉真人的角度來看,它最大的優點是在各方面的處理都恰到好處,因為有自己的創新,所以不能算是單純的復刻,然而原作動畫的精髓卻都有保留下來,這些都是它成功的關鍵。
- 動畫改編真人電影的難點
《阿拉丁》取材於阿拉伯民間傳說集《一千零一夜》其中的故事,並早在1992年就被迪士尼製作成動畫推出,並風靡一時。
一般來說,動畫搬到大銀幕上拍成真人電影,其難點是不少的,但整體來說主要是兩個,也是上面提到過的。
第一,如何保留原作的精髓,這裡指的精髓又分為兩個要點,分別是主題內涵與表現方式。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不以為然,都有原作動畫作為基礎,直接把主題跟表現方式搬過去真人電影不就行了嗎?
然而,這也是有所謂的適用範圍的。
在之前上映的另一部動畫真人化的電影《小飛象》,基本就是將動畫完全照搬,結果失敗得相當慘。
究其根本,是因為《小飛象》本身是60年代的動畫,所闡述的主題道理以及表現方式都相當簡單,或者說是過於低齡化。
事實上,但凡是動畫,其中或多或少都肯定會有一些簡單或較為低齡的點,這些點倘若原封不動地搬到大銀幕的話,是很容易成為槽點的,畢竟主要支撐起票房的是青少年而不是孩子。
因此,將原作的精華放到銀幕上,哪些該刪,哪些該改,哪些該保留,哪些可以沿用動畫的表現方式,哪些需要重新設計符合真人影片的方式,這些都是製作方需要考量的事情。
- 第二,則是創新。
時代一直在進步,也一直在變化,而由於舊時代的動畫絕大多數製作得都比較簡單,因此本身就擁有很大的二次創新自由。
另外,由於老動畫故事基本都耳熟能詳,因此倘若能有所創新的話,顯然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驚喜。
但這一步的操作難度同樣不低,首先要確定動畫哪些地方屬於可二次創新的點,哪些地方不能有所改動,同時還要顧慮到一旦對某個點進行二次創新後帶來的連鎖反應,會否直接影響到故事的進展?影響到角色的人設?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而《阿拉丁》在改編成真人電影這方面,可以說是有先天的優勢。
保留
首先,《阿拉丁》的故事內核是講述人性的慾望,這個主題本身就是全年齡適向的,換句話說,真人版《阿拉丁》依然可以將主題保留。
不要小看這點的優勢,因為倘若主題要進行改變的話,整部電影基本是要重拍的。
典型的例子是《沈睡魔咒》,雖然取材於《睡美人》的故事,但一個從來沒見過面的王子吻醒了一個公主,然後兩人快樂地生活這種故事放在如今這個時代顯然早就過時了,因此迪士尼不得不將主題從「一見鍾情的男女之愛」改成「日朝相處的母女之愛」。
電影的主視角也從原作裡的公主變成女巫,最後吻醒公主的也不是王子而是女巫,基本相當於是全新的電影。
因此,《阿拉丁》因為主題的優勢,可以使得真人電影里最大限度保留原作的框架以及走向,且其要闡述的道理與表現的內涵也不會使得觀眾覺得尷尬或過時,這本身就是非常巨大的優勢。
在表現方式方面,真人版《阿拉丁》採取的做法相當簡單,就是照搬,事實證明,這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首先,原作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神燈精靈自我介紹的Friend Like Me,阿拉丁與茉莉公主夜遊星空時的A Whole New World,尤其是後者還是第65屆奧斯卡最佳歌曲/音樂,這些都是必須保留的。
而在原作中,這些歌曲主要是搭配各種有意思的場景去展現角色的魅力或營造出高潮感,換句話說,這些優秀的歌曲跟情節是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二次元的動畫風格要保留到三次元,本身難度就不小,這裡對演員本身的要求極高,不過,幸好的是製作方早就為此打了預防針。
飾演神燈精靈的威爾·史密斯,本身就是說唱歌手出道,要唱要跳都沒有任何問題。
茉莉公主的飾演者娜奧米·斯科特本身也是歌手,並且為了電影接受了舞蹈訓練。
至於主角阿拉丁的演員梅納·瑪索德,本身既沒有歌唱也沒有舞蹈基礎,因此片方對其進行了一連串的聲樂訓練。
最後在電影上表現出來的效果,基本無可挑剔,不但保持了原作那種詼諧風格,由演員的表演搭配特效成像出來的畫面給予了觀眾相當美妙的視聽感受。
這也是《阿拉丁》成功的一大關鍵。
創新
除此之外,《阿拉丁》對於真人化的第二個難點,也就是創新,採取的方式是將這個任務交給人物本身。
交給角色本身吧~
在《阿拉丁》原作裡,屬於「改無可改」,形象已經很鮮明又或者因為涉及到故事主體不能改動的角色只有阿拉丁與神燈精靈兩人而已,其餘的人物都只是套了個框架,其留白空間非常大。
留白空間大,代表什麼?代表這些角色真人電影化之後,可以對他們進行二次設定來讓形象更加豐滿,且只要不強行往主線上湊,那就還不會對電影整體有任何影響。
換句話說,創新點,就在這些角色身上,而電影裡肩負這個責任的,主要是女主角茉莉公主。
茉莉公主在原作裡已經是一位很有個性的公主,但限於年代,對這個人物挖掘得依然不夠深刻,電影則為她設計了相當多的原創情節,比如一直為了接任父親的蘇丹(即國王)位置而努力學習,但卻因為國家規矩、或時代的禁錮使得自己不被看好。
為此,製作方還特地請《阿拉丁》原作的歌曲製作人艾倫·曼肯為這名角色製作了一首全新的歌曲Speechless。
茉莉公主在電影裡不甘被時代所禁錮,勇於為自己發聲的情節搭配這首激昂的歌曲,再加上演員娜奧米·斯科特本身的歌唱功底,使得這一段成為真人電影里的最佳原創情節,其表現力相當震撼,絕對不亞於原作任何場景。
出色的原創,給《阿拉丁》增加了很多新時代的優秀元素,同樣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之一。
保留與創新,其實不僅僅是動畫真人化電影的難點,從改編角度來說,對於任何一個舊時代的老IP翻拍影片都同樣適用。
至於如何把控好其中的度,做出正確的取捨,則要看製作方本身的態度以及功力了。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APPLE:https://apple.co/31BIh7K
✓Spotify:https://spoti.fi/2XRYzbK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