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得見你家孩子的社群內容嗎?看不見也不是孩子的問題!-台灣養生網

做一個能當孩子朋友的家長吧!

#父母跟孩子的距離 #孩子的社群媒體 #你被封鎖了嗎

*正文開始

來源:羊駝媽媽
整理:台灣養生網

「社群媒體成為了大家彼此瞭解的第一步」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都有了自己的手機,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動態,這好像是給自己創建了一個虛擬的小空間。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虛擬空間,大家都可以隔著螢幕聊天發洩,或者是交友,而現在不得不說ig、臉書就成了人們交友手段的最佳工具,並且,朋友圈也成為了彼此瞭解的最關鍵一步。

現在越來越多孩子過早的擁有手機,而這些孩子也擁有自己的朋友圈,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家長其實都看不到孩子,發朋友圈,難道是因為孩子不會玩嗎?並不是,。

而是他們選擇把你們屏蔽了,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舉動真讓自己傷心,但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錯。

寶媽,閨蜜聚會才知道自己被兒子屏蔽

這天小文和閨蜜幾個一起約了下午茶,這也是難得的一次放鬆時機,她和閨蜜這幾個孩子,他們都是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的,所以一直以來他們的關係都是非常要好的。

小維一開始還和閨蜜們聊一聊自己最近的生活,然後他們互相說一下,彼此孩子最近的上學情況,包括沒有叛逆,因為這幾個孩子都已經上初中了。

而且還因為都是男孩,所以他們都更加擔憂一些,而這個時候其中一個閨密跟小文說,:「我發現你兒子拍照特別好看,她經常在自己動態裡發一些,他拍的景也好,人也好。」

小文突然間就愣神了,因為在他的朋友圈裡,兒子從來都不發動態,之前她還問過兒子,兒子就說他不怎麼玩,所以平時也不怎麼用微信。

小文為了不讓自己太難堪,於是就說是啊,我兒子特別喜歡攝影,但是我一點也不支持她這個,愛好,因為這個愛好真的是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就是小孩子瞎搞而已。

他正好就此還通過閨蜜的手機來看了看兒子的動態,在這一刻,他既生氣又自責,回到家之後,她就跟老公說了自己今天的事情。

老公看了一下自己微信里兒子的賬號,也看不到兒子的朋友圈,於是這才知道兒子其實是把他們都屏蔽了。

其實對於兒子喜歡攝影這件事情,很早就知道,並且為此他和兒子大吵過,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應該把學習放在第一位。

1.屏蔽父母的孩子,在現實中一般和父母說話都不超過三句

你以為只有小文是可憐的嗎?並不是因為之前就有研究調查過50%以上的孩子,他們在發朋友動態的時候會選擇屏蔽父母。

而這些孩子其實你細心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一般和父母說話都超不過三句,不是父母和自己吵起來了,就是自己沒有耐心了。

而這其實錯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是父母關上了,和孩子溝通的那扇門,讓孩子慢慢的習慣了自己一個人去消化一些事情,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從那之後,他和父母說一句話,他都會覺得燙嘴。

所以說被屏蔽的那些父母其實就是自食惡果。

2.總是命令孩子的父母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自己比孩子,年長,所以自己就應該管理一切,就認為什麼都瞭解孩子,於是慢慢的他不再是父母,而是一個統領統領的整個家庭裡的成員。

可能你的另一半會因為你的這樣性格去包容你,但是孩子不會,孩子他們其實更需要你的包容,而不是你的命令,你的命令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讓你們之間溝通的橋梁越來越荊棘。

而孩子們其實是渴望得到自由的,而他們得到自由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的虛擬空間里發洩自己的不滿,表達自己的觀念,而這一切是不能被你們發現的,所以他們就會選擇屏蔽你們。

這也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因為父母親自把溝通的橋梁上面,布滿了荊棘,所以說,如果你發現孩子把你屏蔽了,你要自己找原因,而不是找孩子的原因。

做一個這樣的父母,孩子才會和你敞開心扉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其實相比於那些總是管教孩子的,你會發現尊重孩子的,會更受孩子的歡迎,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得到了尊重,認為自己也是一個有想法,可以有想的人了。

天馬行空,思維跳躍,這是孩子獨有的特點,這也是他們最閃光的地方,我們不應該抹殺掉,我們可以幫他們規避一些危險,但是進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去讓你去重塑另一個你作為孩子,而是讓你發掘出一個更好的你作為孩子,說到底,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幫他們掌握好度,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也在。

而不是讓孩子沒有自由,沒有想法做一個傀儡。

2.經常和孩子談心的家長

怎麼樣的家長會願意和孩子談心?那就是在他認為他真的想要去瞭解孩子,並且他願意放下身段去和孩子平起平坐。

很多父母並不是說不出口,一些話並不是不想和孩子談心,而是她總是自視清高,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認為自己不應該去蹲下去和孩子平視。

而你永遠高高在上,孩子越來越反感,越來越感到壓迫,你就像是那個緊緊壓住彈簧的手,當你有一點松懈,彈簧就會給你反彈,讓你受傷。

但是那些經常和孩子談心的家長,你會發現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真的想瞭解自己,慢慢的他也就會敞開心扉了。

#台灣養生網

—————————————————————
我們的健康養生知識僅做參考,任何醫療決策請與您的醫師討論,尋求專業的協助,才是最健康的作法喔!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幫我們按個讚!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