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哈利波特》中的服裝,JK羅琳早就給我們提示「每一個人的個性和結局」!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服裝造型師在這些角色上真的很用心!
#哈利波特 #服裝造型 #暗示了很多
*正文開始
作者:甜甜与糖糖
整理:冒牌生
自哈利波特的電影上映以來已經過去20 年。在這段時間裡,魔法世界的人物對我們來說似乎離得很近,我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觀看我們最喜歡的場景和故事,每次都能為自己找到一些新的細節。
但你有注意過角色們的服裝嗎?其實,服裝設計師也多次借助服裝與我們交流人物和情節,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
1. 妙麗、榮恩和哈利的圍巾
服裝設計師決定借助一個小細節——一條圍巾來暗示每個人的性格。
如果你注意的話,就會知道每個角色都以自己的方式將其聯繫起來。根據規則,妙麗盡可能地把它收緊。哈利把圍巾的末端扔到肩上。榮恩只是相當隨性的將圍巾套在脖子上。
這也對應了這三人組的個性,妙麗總是比較謹慎細心,而榮恩是最粗心隨意的。
2. 連帽衫
在第三部中,主要角色已經從孩子變成了青少年了,這應該在他們的外表上有所體現。
根據服裝設計師的說法,她想讓巫師的衣服看起來很現代,這樣他們看起來就不會像魔術師,而是像他們在螢幕另一邊看著他們的同齡粉絲。這就是我們開始在電影《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中看到妙麗、榮恩和哈利穿著普通牛仔褲和連帽衫的原因。
也有粉絲注意到隨著角色的成長,榮恩和妙麗的衣服慢慢變得相似。例如,他們都穿著條紋連帽衫。或許這是在暗示著他們之間微妙地出現的溫柔浪漫情懷。
與此同時,哈利的服裝在這三人組中脫穎而出。這並非毫無意義,因為有時他會非常強烈地與朋友保持距離。
3.茉莉·衛斯理的針織連衣裙
眾所周知,衛斯理一家並不是最富有的,這就是為什麼茉莉不給自己買時髦昂貴的衣服,而是自己編織衣服。
聖誕節,她為親人贈送手工製作的毛衣。她自己就穿著一件用彩色紗線織成的裙子。可以肯定的是,這條紗線可能來自茉莉為她的家人編織的那些毛衣、襪子和其他東西的衣物。
這也將茉莉身上媽媽的溫暖、樸實詮釋的很到位,在哈利剛開始進入霍格華茲,茉莉也織了一件有「H」字樣的毛衣給哈利,哈利從未得到禮物,所以覺得相當溫暖感動
4. 其他學校學生的著裝
在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學校的學生參加了比賽:來自波巴洞魔法學院的女孩和德姆蘭學院的男孩。
據服裝設計師介紹,她在不同的文化和民間傳說中尋找靈感,在她的腦海中創造了一種「熔化的大鍋」。也就是女生制服有參考了法國。首先,藍色傳統上在這個國家的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次是戴帽子,這也是法國女性的典型特徵。他們穿著不適合惡劣氣候的輕盈通風的連衣裙和斗篷也並非沒有道理。這是為了強調它們的通風性和短暫性,難怪榮恩稱他們為天上的生物。
德姆蘭學院的學生們裝備齊全:溫暖的深紅色長袍、毛皮帽子和斗篷。為了創造他們的服裝,服裝設計師的靈感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的斯拉夫民間故事。這件制服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
5. 桃樂絲·恩不里居(Dolores Umbridge) 不斷變化的服裝
在桃樂絲的形象中,重要的是要勾勒出她擁有權力。
我們看到,她和許多其他有權勢的人一樣,相當保守。例如,她穿著相同的髮型並堅持相同的顏色。恩不里居很喜歡粉紅色,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它的色調漸漸發生變化。
服裝設計師是這樣評論的,「我從淺粉色開始,然後隨著電影的發展,粉色變得越來越深,因為她越來越歇斯底里。」
同時,桃樂絲的出現與反派的刻板形象相矛盾。設計師故意玩弄對比,讓角色更有趣,同時更陰險:表面的柔軟隱藏著絕對的殘酷。服裝設計師甚至表示,她以前從未用過這麼多羊毛和馬海毛。
6. 吉德羅·洛哈的假髮
在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中,細心的觀眾會注意到黑魔法防禦術教授的桌子上放著一頂假髮。
正如我們稍後將了解到的,洛哈是個騙子,他欺騙了所有人,沒有做過任何偉大的事蹟。也就是說,他所說的自己的偉大事蹟都是別人的,甚至他的金色捲髮都是假的。
7. 貝拉·雷斯壯的中世紀服裝
在一次採訪中,服裝設計師承認貝拉是她最喜歡的角色之一,為她設計服裝是一種真正的樂趣。
順便說一下,貝拉的娘家姓是布萊克——這就是為什麼她所有的衣服都是黑色的。還需要強調的是,她來自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這反映在她的服裝上,這些服裝具有中世紀時尚的標誌性元素。注意袖子——在中世紀,它們不是縫製而是繫上,就像她的裙子一樣。
另一個重要的細節是她裙子的裁剪下擺。在那個時候,女士們穿著帶有裙擺的連衣裙,它的長度取決於她的社會地位。在城市的入口處,時尚達人被要求提供裙擺的長度資料。如果它不符合她的身份,它就會被切斷。或許,貝拉可能有點誇大了她的社會地位。
此外,貝拉經常穿著緊身胸衣——這是中世紀服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 石內卜和葛來芬多的圍巾
石內卜是最具爭議的角色之一。在葛來芬多被殺的場景中,我們看到牆上掛著一條葛來芬多的條紋圍巾並非沒有道理。也許他代表了西弗勒斯的真實傾向,在適當的時候他應該去葛來芬多,而不是史萊哲林。
在這本書中,鄧不利多曾經說過以下關於教師分配學生的短語:「有時我認為我們分類得太早了。」 或許,教授是對的。或許,掛在壁櫥裡的圍巾在說,人可以變得更好。
9. 奈威隆巴頓的提醒
許多人從一開始就認為奈威很滑稽。
是的,他雖然來自一個古老的巫師世家,但他不擅長魔法,總是發現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
因此,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中的一個場景中 ,如果主人忘記了什麼,他就會得到一個會變成紅色的記憶。奈威向他的朋友們承認,問題在於他不記得究竟是什麼讓他想到了。
不過仔細一看,就知道奈威根本就忘記了自己的長袍,附近的學生都穿著長袍,只有自己的穿著不一樣。
然而,隨著他的成長,奈威獲得了力量,在傳奇的最後部分,他變成了一個勇敢的英雄。一個有趣的細節——在霍格華茲的最後一場戰鬥中,他根本是從他父親的一張舊照片中複製了造型。或許這就是世代相傳的意義所在。
最終,是奈威摧毀了佛地魔的倒數第二個分靈體——納吉尼。
10.哈利魁地奇球衣上的7號
該系列的狂熱粉絲可能已經注意到,哈利·波特在扮演魁地奇時是7 號。
實際上,7號在JK 羅琳的世界中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此外,佛地魔有7 個魂器,最後一個,正如我們所知,是哈利,這也很有象徵意義。
然而,服裝設計師指出,魁地奇球衣的這個號碼的選擇也參考了大衛·貝克漢,他曾用這個號碼打球。
11. 海格的粉色雨傘
海格的外表極具野性,乍一看,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嚴厲的和一個穿著破舊皮大衣的蓬頭垢面的巨人。
然而,這粗獷的外殼背後,卻隱藏著一顆善良而敏感的靈魂。
眾所周知,海格沒有魔杖——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它在魔法部被弄壞了。然而,他保留了魔杖的一部分並隱藏在一把粉紅色雨傘中。粉紅色的選擇說明海格是一個溫柔而敏感的人。
此外,試著記住他是如何試圖給參加巫師錦標賽的歐琳·美心留下深刻印象的——他用一個巨大的花朵形狀的胸針裝飾他的舊外套。
12. 魯休斯·馬份衣服的變化
魯休斯是哈利波特宇宙中最時尚的角色之一。
他總是穿著完美時尚的服裝,甚至像真正的花花公子一樣使用拐杖,拐杖中就藏著他的魔杖。
然而,在最後的霍格華茲之戰之前,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著裝風格發生了變化。
他不再是貴族,而是戰士。他的新絎縫皮革套裝有厚重的肩膀,有點類似於盔甲。
在電影的最後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魯休斯脖子上的紋身——阿茲卡班囚犯的號碼。
總而言之,很明顯,從阿茲卡班回來後,他變成了另一個人:他失去了光澤,不再剃鬍子和打理頭髮。結果,在故事的結尾,他也帶著妻兒落荒而逃。
接下來,我們再聊聊在上面第10點我們有提到《哈利波特》中有一個很魔性的數字,那就是「7」。它在小說中出現的機率簡直相當高啊!
作爲魔法世界中最有魔力的數字,電影中「數字7」都出現在什麼地方?什麼東西跟7有關呢?JK羅琳在創作中規定了哪些跟7有關的規則?一起來聊聊吧。
衆所周知,在哈利的魔法世界中,7是當之無愧最重要、最引人注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
1. 佛地魔有7個分靈體
數字7可以說是貫穿了整部作品的重要線索之一。
首先,最基本大家知道的是佛地魔的7個分靈體,分別是魔佛羅剛特的戒指、史萊哲林的小金匣、佛地魔的寵物娜吉妮、湯姆瑞斗的日記、羅威娜·雷文克勞的王冕、赫夫帕夫的金杯,最後是哈利波特本人。
2.《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一共7本
小說一共有7本,只是最後一本為了將故事講述的更加完整,因使在電影中分為上下兩集,所以電影總共是有8部的。
3.哈利波特在7月出生
哈利波特出生於1980年7月31日,與JK羅琳同月同日,這也是羅琳刻意安排的。
4.變身藥水變成7個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1》時,大家喝下變身藥水變身成7個哈利波特作為障眼法,用來躲避食死人和佛地魔。
5.衛斯理家族有7個孩子
衛斯理家族可以說是最人丁興旺的家族,總共有7個孩子,而且個個都相當優秀。
就像小說中的金妮,不但是超級校花,魁地奇也相當厲害,又跟衛斯理雙胞胎一樣相當幽默風趣,跟哈利配對完全是天作之合,只可惜電影中的金妮塑造的相當不起眼,跟哈利的感情也是莫名其妙。
6.魁地奇比賽有7人組成
數字7不但在各個地方出現,就連運動項目羅琳也設定7為重要數字。
而哈利波特在魁地奇比賽中,球衣也是7號。
7.霍格華茲有7個年級
霍格華茲魔法學校一共有7個年級,通過了第七個年級,在參加完考試後,你就可以真正地在魔法世界中大展宏圖了。
另外補充一點,霍格華茲的主樓其實有7層樓高喔。
8.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的秘密
很多人在問,明明這個月台就在第九與第十月台之間,為何不是二分之一,而是四分之三呢?
當然原因就是4+3=7啊!這可以通往魔法世界很重要的數字!
9. 7條蛇的門鎖
霍格華茲裡面在《消失的密室》中,門鎖也是由七條蛇所鑄造而成。
10.瘋眼穆迪被囚禁的箱子總共有7層
在《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瘋眼穆迪被囚禁的箱子在打開時如果你有注意到,也是7層。
11.霍格華茲大戰是5月2日
JK羅琳又將這個魔法數字分開為5+2了,為的也是體現數字7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哈利波特的魔杖花了他7個金加隆貨幣、保護魔法石總共有7個關卡、劫盜地圖(Marauder’s Map)中標註了7個秘密通道、普遍認為7歲時會出現魔法天賦、哈利的父親詹姆花了7年追求莉莉、《哈利波特》總共有7位黑魔法防禦老師、多比一共有7隻襪子….相當多以7為數字的事物。
光是從以上大家最有印象的就有幾十個之多,沒有我被拿出來討論的數字7可能還有更多,你認為這是巧合嗎?我認為絕對不是,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發現的數字7藏在哪裡。
為什麼JK羅琳那麼執著於數字7呢?
不論是在宗教中,還是流行文化中,7都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在古代,人們根據潮起潮落、月圓月缺,最早發現了7天為一周期;《聖經》中出現了一個禮拜是7天;《神曲》中列出的是7宗罪;中世紀時,古天文學家發現了7大行星等等…
很多電影作品都是以7為一個系列。例如《納尼亞傳奇》是7部,《銀河帝國》是7部,當然還有我們的最愛《哈利波特》。
所以不難想像,數字7似乎具有相當大的魔力,將這個魔力放在魔法世界裡似乎也讓魔法世界顯得更加神秘,難怪JK羅琳未如此執著這個數字,真的完全不意外。
除此之外,JK羅琳對於魔法的設定可能也讓許多人不太理解。
如果有在玩線上遊戲的話,應該就會知道法師會有MP值(魔法值)和等級,來區分角色的強弱。
但在《哈利波特》的故事中,完全沒有將魔法數字化的標準,更不存在對決時「缺藍」的這種情況。那麼,巫師們的強弱是怎麼劃分的呢?他們在施展咒語時,消耗的又是什麼呢?
1、巫師們消耗的是HP值
雖然,巫師們需要具有魔法能力才能施展咒語,要不然就成啞炮了。但他們在念咒語時,耗用的並不是所謂的MP(魔法值),而是HP(生命值)。
在《火盃的考驗》一書中,哈利為了應付三強爭霸賽的第一輪比賽,瘋狂練習召喚咒。為了短時間內速成,他從下午一直練到凌晨兩點。
他們沒有吃午飯,直接找了一間空教室,哈利集中全部的意念,迫使房間裡各種各樣的東西朝他飛來。
凌晨兩點鐘的時候,哈利站在壁爐旁邊,周圍堆著許多東西:書本、羽毛筆、幾張翻倒的椅子、一套舊的戈布石,還有奈威的蟾蜍。就在剛才,哈利才終於真正掌握了召喚咒。
如此瘋狂的練習,讓哈利和陪練的妙麗都顯得很疲憊。練習期間,哈利使用了無數次的召喚咒,而當哈利終於掌握的時候,他只是感到疲倦,但仍可以繼續使用咒語。
這說明,他們只是體力上的消耗,施展咒語不需要所謂的MP。
2、魔法強弱的標準是法強
雖然因為咒語的學習難度有高低之分,只有天資出眾的巫師才能掌握高難度的咒語,例如護法咒。但第一梯隊的巫師有那麼多,為什麼鄧不利多和佛地魔是最強的呢?
也就是說,在掌握同等數量咒語的前提下,是什麼讓巫師們在實力上產生差異呢?
還是《火盃的考驗》一書中,瘋眼穆迪在為學生們講解三大不可饒恕咒時,說到一句話:
「阿瓦達索命咒需要很強大的魔法力量作為基礎。——你們都可以把魔杖拿出來,對准我,念出這句咒語,我懷疑我最多只會流點鼻血。」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同樣的咒語,因為魔法力量不同,最後呈現的效果也不同。
魔法力量,我們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法強」。法強越高的人,實力自然也就越強大。
3、不能忽視buff(增益)的效果
巫師們在施展咒語時,也會像遊戲中那樣有buff增強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在《鳳凰會的密令》中,貝拉雷斯壯殺死了小天狼星,盛怒之下的哈利對她使用了鑽心咒。但這個鑽心咒只是撞倒了貝拉,並沒有讓她產生多大的痛苦。
後來,貝拉解釋了哈利的咒語為什麼不管用。
「從來沒有用過不可饒恕咒,是不是,小子?」她高聲嚷著,不再用那種嬰兒般的假嗓音了,接著說「你需要賦予它們邪惡的力量,波特!你需要真正地製造痛苦——才能夠用得得心應手—— 正當的憤怒是不能長時間地把我怎麼樣的……」
貝拉的這番話告訴我們,施咒者需要心懷邪惡,真正地想要別人感到痛苦,才能使鑽心咒發揮最大的效果。
而哈利當時只是因為「正當的憤怒」才使用了鑽心咒,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巫師在使用咒語時,情感是最大的buff。不論是莉莉犧牲自己為保護襁褓中的哈利所使用的愛的咒語,還是對抗催狂魔時召喚的守護神,情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巫師實力強弱的標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決鬥時冷靜思考、隨機應變的能力;豐富的魔法知識、第一時間找到對方的軟肋,等等。
比起單純的依靠數字式的等級來評定實力,顯然,《哈利·波特》讓巫師們在決鬥時存在了很多變數,也使得故事走向有了更多的不可預測性。
然而,說到很強的巫師,我們除了想到鄧不利多、佛地魔之外,還有一個人幾乎都被忽略了,那就是尼樂·勒梅。
尼樂·勒梅是連佛地魔都不敢惹的人,那麼尼樂·勒梅是誰呢?
尼樂·勒梅是西方著名的煉金術士,有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賢者之石的傳說。
傳說他煉製的賢者之石能夠點石成金,並能使人長生不老。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第一部開山之作,《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就借鑒了尼樂·勒梅和賢者之石的傳說。在魔法石篇中,尼樂·勒梅被JK羅琳塑造成一個賢者隱士的形象。
不過透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一些訊息也可以看出,尼樂·勒梅是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巫師,他的力量甚至還在鄧不利多和佛地魔之上。
對永生充滿執念的佛地魔不敢招惹尼樂·勒梅
佛地魔有三大愛好:殺人,統治世界和追求永生。佛地魔的前兩個愛好,暫且不提,這裡單說他對永生的執念。
他對永生的執念,在名字裡就能看出一二,他給自己取名字叫「佛地魔」(Voldemort)源自法語:「vol」有「飛行、偷」的意思;「de」是前置語,相當於英語中的「of」;「mort」的意思是死亡,所以有「飛離死亡」或「偷走死亡」的意思。
為了永生,佛地魔都能直接把自己的靈魂給分裂了,藏在各個地方,可見他對永生的追求有多執著。
佛地魔身為學識淵博的巫師,又對永生如此執著,應該也知道尼樂·勒梅和魔法石的事。
那麼能夠點石成金並且可以製造出長生不老藥的魔法石,對佛地魔來說,就是無法抗拒的誘惑了。
點石成金能為他招攬追隨者,長生不老藥能滿足自己的不死的願望。
但佛地魔即便是在自身力量最巔峰的時期,他也沒有打過尼樂·勒梅和魔法石的主意,這是為什麼呢?
以佛地魔縱橫英倫三島的勢力和他頂尖巫師的力量,如果不是強大到無法招惹的對手,他早就下手去搶魔法石了。這裡可以看出尼樂·勒梅的強大。
趁著魔法石易主,佛地魔才敢去拿
雖然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中佛地魔就是為了魔法石去的,但這是因為魔法石此時正好換主人了。
尼樂·勒梅將魔法石存到古靈閣巫師銀行,佛地魔帶著奎若教授到古靈閣金庫裡搶銀行;再交給鄧不利多放到霍格華茲層層守護,佛地魔又跑到鄧不利多眼皮子底下去。
海格跟哈利波特說過,魔法世界最保險的兩個地方就是古靈閣和霍格華茲,但半殘狀態的佛地魔都敢去,很多人都說佛地魔最怕鄧不利多,但人家半死不活的狀態都敢直接去鄧不利多的地盤折騰了。
佛地魔半殘狀態敢去鄧不利多那裡了,但全盛時期的佛地魔卻不敢去尼樂·勒梅那搶奪魔法石,可見尼樂·勒梅這位活了六百多歲的老巫師,究竟有多強悍。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正式出場的尼樂·勒梅
在《哈利波特》的衍生前傳電影《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中,尼樂·勒梅出場客串過。
這位看似衰老的老巫師,最後能率眾熄滅,一代黑魔王葛林戴華德能毀滅整個巴黎城的魔法火焰。
有人說葛林戴華德放完火之後人已經走了,而且尼樂·勒梅身邊有紐特兄弟等一大票巫師相助才熄滅這餘火,也不過如此。
但無論是魔法世界和現實世界,救火總比放火要難。不說葛林戴華德這樣法力高強的黑魔王,就是馬份的跟班,沒畢業的文森·克拉放的火都能燒毀霍格華茲的千年密室,也足見魔法火焰的破壞力了。
如果沒有尼樂·勒梅這位活了六百多年的老巫師及時趕到組織眾人的話,現場的巫師再多一倍我想也不夠這一把火燒的。
或許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第三部中,尼樂·勒梅能夠與葛林戴華德正式會面,到時候大家就可以一睹這傳奇巫師的真正實力了。
值得讚揚的是,尼樂·勒梅不但有極高的力量與智慧,而且還具有過人的境界修為。
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中,鄧不利多告訴哈利波特,尼樂·勒梅決定毀掉魔法石,選擇與妻子一起步入死亡的。這位傳奇巫師在六百多年期間達成了無數非凡的魔法成就,最終卻放棄了財富和永生,坦率地面對死亡,可以看得出他的超凡心境。
或許正如鄧不利多說的那樣,死亡對他來說也不過是另一場偉大的冒險罷了。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