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30年了,教你看懂《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隱藏的所有彩蛋!—《侏羅紀世界3》—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侏羅紀世界的背後彩蛋全記錄

#侏羅紀世界3 #很多人沒看懂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世界

*正文開始

作者:AB電影
整理:冒牌生

在演員班底回歸合作外,《侏羅紀世界3》也將會有新舊恐龍班底合作,曾經於《侏羅紀公園》亮相的部分恐龍將會回歸,而系列最終章也會帶來新的恐龍品種。

以下為大家盤點十個將會於《侏羅紀世界3》出場的恐龍品種:

暴龍

《侏羅紀公園》系列的「老大哥」暴龍將會回歸,雖然相比《侏羅紀世界》的恐龍,它的最強霸主地位可能被取代,但是它依然是大眾最熟識的恐龍品種之一。

雙脊龍

相信不少《侏羅紀公園》的觀眾當年在電影上映時,也被雙脊龍突然「開屏」嚇到。

而雙脊龍在《侏羅紀世界3》的首輪預告裡剎那現身半秒,應該令不少侏羅紀老影迷感到驚喜。

似雞龍

《侏羅紀公園》裡的其中一幕經典,是Dr. Grant與兩個小朋友被一大群似雞龍在大草原上追趕,這種體型較小但速度驚人的恐龍,亦將會回歸,雖然並非在預告片中追趕騎電單車的主角基斯柏特的恐龍,但憑著其速度相信會在電影中發揮一定的功能。

南方巨獸龍

《侏羅紀世界3》的兩輪預告中,最吸睛的莫過於被Dr. Grant形容為「世界上最巨型的肉食性動物」的南方巨獸龍。

雖然根據資料,南方巨獸龍相比同為肉食性恐龍的棘龍體型較小,但電影極有可能利用基因變種等方法,成功令南方巨獸龍「增磅」,成為新肉食恐龍的霸主,以致三位舊主角見到南巨龍的真身當下,覺得難以致信。

鼻角龍

預告片中,當恐龍在人類都市內暴走時,連草食性的大鼻角龍也不例外地對人類進行攻擊,體型巨大、擁有巨型眉角與鼻骨的大鼻角龍,竟然將一輛行走中的吉普車撞翻。

風神翼龍

預告片中令觀眾最屏氣懾息的一幕,莫過於風神翼龍偷襲基斯柏特乘坐的飛機一幕。

片段中,基斯柏特看見風神翼龍巨大的影子時,起初仍然以為是另一架飛機,豈料風神翼龍突然施以偷襲,飛機被間拆得支離破碎,破壞力之驚人,比過往在系列裡出現過的翼龍更強。

禽龍

植食性的禽龍,以「第一具被人類發現的恐龍化石」而聞名,它的複原雕塑曾於第一界世界博覽會上的會場倫敦水晶宮內展出,而《侏羅紀世界3》終於在銀幕上塑造動態版本的禽龍,相信會成為不少恐龍迷眼中的電影彩蛋。

厄兆龍

厄兆龍是體型細小的暴龍類恐龍,在《侏羅紀世界3》裡亦不例外,體型細少加上獨特的有毛髮非飛行恐龍,相信在電影中的辨識度將會相當高。

無畏龍

身為世界上最大型的陸生脊椎動物,草原上一定能夠看到它的踪影,在眾多恐龍中鶴立雞群,如果無畏龍在戲裡與其他恐龍一樣暴走,奔走起來將會天崩地裂。

偷蛋龍

與鳥類極為相似的偷蛋龍,並非偷恐龍蛋的賊人,沒有相關習性,但它們過去的化石都在其他恐龍的蛋巢外附近發現,所以以此命名。

如果《侏羅紀世界3》的劇情橋段內出現恐龍的巢穴與未孵化的恐龍蛋,觀眾不妨留意一下附近有沒有偷蛋龍的蹤影。

速龍

在《侏羅紀世界》系列中,速龍Blue與主角的關係一度十分親密,彼此建立了一段互信共存的關係,而《侏羅紀世界3》,Blue將會有誕下小速龍,而故事亦似乎因為小速龍被獵人活捉,而令主角展開追尋的歷程。

《侏羅紀世界3》(Jurassic World:Dominion)即將上映讓影迷相當期待,作為侏羅紀世界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預告片已經確認《侏羅紀公園》系列中的侏羅紀公園角色將重返電影世界,以及上述的恐龍回歸。

眾所周知,電影《侏羅紀公園》和後來環球影城開發的侏羅紀主題樂園是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傑作。

但實際上整個「侏羅紀系列」的想法和原作,源於一位叫麥可·克萊頓的作家、電影人、醫學博士和技術專家。

從這個人眾多的頭銜就能看出,他是一位學識淵博、橫跨多個領域的雜家。

作家麥可·克萊頓

麥可·克萊頓年輕時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先讀的文學,後轉攻考古人類學,博士時又轉到醫學專業,最終以醫學博士在哈佛畢業。

但麥可·克萊頓其實很討厭醫學,一直立志想成為一名作家。

不過他的這些科技和醫學教育背景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

醫學博士畢業後麥可·克萊頓便開始專職寫作,作品多以人類對技術利用的失敗和生物技術災難為主題。

比如近些年大熱的美劇《西方極樂園》,其實也源於他的劇本,他還親自執導了電影版的《西方極樂園》。

麥可·克萊頓親自編劇並導演的電影《西方極樂園》

這部1973年的電影還是影史上第一部使用CGI技術的劇情長片。

可見麥可·克萊頓不僅是一位腦洞大開的作家,還能在真正的技術實踐領域有所突破,創造力驚人。

實際上《侏羅紀公園》只是他眾多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小說之一。

恐龍和基因技術一直是麥可·克萊頓的興趣。

他在1983年構思了一個劇本,最初的想法是一個大學研究生渴望復活恐龍,後來又改為黑心資本家慾望難填,想借復活恐龍建立主題樂園牟利,但最終失敗的故事。

小說《侏羅紀公園》融合了基因工程、古生物學、混沌理論和對娛樂資本的批判等思想,就像一部當代的《科學怪人》和普羅米修斯與潘多拉式的隱喻。

《侏羅紀公園》小說和續作《失落的世界》

在影視創作和改編工作中,麥可·克萊頓結識了史蒂芬·史匹柏。

1989年兩人一起討論把麥可·克萊頓的另一部小說《急診室的故事》改編成劇,期間史蒂芬·史匹柏和他閒聊,問起他正在寫什麼故事。

麥可·克萊頓就把還未出版的《侏羅紀公園》給史蒂芬·史匹柏透露了一下。

這個故事讓史蒂芬·史匹柏眼前一亮,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是恐龍迷,而且史蒂芬·史匹柏認為把恐龍搬上大銀幕潛力無限,如果能讓觀眾在電影院看到逼真的恐龍,而不再是博物館的化石骨架,絕對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

史蒂芬·史匹柏和麥可·克萊頓(右後)在片場

當然,察覺出這個IP潛力的不止史蒂芬·史匹柏一人,在《侏羅紀公園》小說出版前,就有4家電影公司參與了改編權的競標。

包括華納兄弟聯合導演蒂姆·波頓,哥倫比亞影業聯合《超人》的導演理查德·唐納,以及二十世紀福克斯聯合電影人喬·丹特,還有環球影業聯合史蒂芬·史匹柏。

結果還是環球和史蒂芬·史匹柏勝出。

有一種說法是,之所以環球能拿下《侏羅紀公園》的版權,優勢在於它擁有自己的主題樂園「環球影城」,這個IP在環球手裡不僅能改編成電影,還可以開發成遊樂項目,使IP價值最大化、持續化。

「侏羅紀公園」至今仍然是環球影城最受遊客追捧的項目之一

環球擁有自己的主題樂園正好也和麥可·克萊頓書中的內容吻合,因為他在書中就批判了一個「暗黑版的華特·迪士尼」——一個奸商凌駕於造物主之上,利用基因技術復活恐龍,並把它們放置在主題公園作為獲利工具。

麥可·克萊頓原著的這些思想也滲透進後來的續集中,不過因為電影時長所限,實際上《侏羅紀公園》的劇情只涉及原著10%-20%的內容。

例如書中詳細解釋了如何從蚊子血裡提取恐龍的DNA,如何進行基因重組複製等技術。

但在電影中,史蒂芬·史匹柏用了一段動畫代替了原著中那些艱深的技術名詞,通俗易懂。

在環球和史蒂芬·史匹柏競得《侏羅紀公園》的改編權後,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

這個難題也是電影從發明到現在始終存在的終極問題,就是觀眾明知道電影是假的,但如何讓他們信以為真。

比如最早盧米埃兄弟在咖啡館放映《火車進站》,嚇跑了從未看過電影的觀眾,再如最有影響力的早期怪獸電影《金剛》是用模型拍的,但觀眾依然會害怕。

所以如何在大銀幕上創造出令人信服的恐龍,如何讓觀眾覺得恐龍逼真,是史蒂芬·史匹柏團隊必須解決的問題。

史蒂芬·史匹柏和製片人凱思琳·肯尼迪

本質上,《侏羅紀公園》和60多年前的《金剛》屬於同一類怪獸電影。

史蒂芬·史匹柏本人也受《金剛》影響很大,他在籌備拍攝《侏羅紀公園》時不止一次提到對《金剛》的敬意。

從這部劃時代意義的影片開始,在大銀幕上實現這種巨大怪獸主要依靠兩種方法。

第一種年代久遠的傳統方法,就是當年《金剛》使用的定格動畫。

史蒂芬·史匹柏在籌備《侏羅紀公園》時也找來當時乃至現在都算世界頂級定格動畫大師的菲爾·蒂貝特。

定格動畫大師菲爾·蒂貝特

菲爾曾經受雇於工業光魔,後來離開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為1985年的電視紀錄片《恐龍!》做過大量的定格動畫恐龍,對恐龍的動作很有研究。

他還是定格動畫Go Motion技法的發明人,這種技法有效緩解了定格動畫看起來不流暢的問題。

憑借Go Motion在電影《屠龍記》中的運用,菲爾獲得了1982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雖然菲爾·蒂貝特的定格動畫技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水平,但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動作卡頓的問題。

史蒂芬·史匹柏想要在《侏羅紀公園》中實現恐龍完全流暢的動態。

這時,工業光魔的另一位視效總監丹尼斯·穆倫向史蒂芬·史匹柏提出,他的團隊可以嘗試用CGI製作數字恐龍,然後再合成到拍攝場景中。

雖然CGI技術不是第一次在電影中運用,上面提到1973年的電影《西方極樂園》是首次使用,到《侏羅紀公園》拍攝時也有20年的歷史,但當時這項技術並不像現在這麼普及。

穆倫團隊做過各種CGI形象,也多次獲得過奧斯卡獎,但他們從未做過動物,更何況還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

電腦特效大師丹尼斯·穆倫

數字恐龍的動作、質感、立體感等會不會讓觀眾覺得假,又是一大問題。

結果穆倫團隊做出的Demo讓史蒂芬·史匹柏信服了,恐龍的動態非常流暢。

當史蒂芬·史匹柏告訴定格動畫大師菲爾·蒂貝特要放棄他,轉而使用穆倫的數字團隊時,菲爾對自己的工作,也對自己在電影工業中的角色發出了一聲感嘆:「我剛剛滅絕了」。

這句話還被史蒂芬·史匹柏在電影中當作一句台詞使用。

這句看起來輕描淡寫調侃的話,其實成了電影歷史進程向前邁進的一個重大標誌。

站在現在的角度回望過去,史蒂芬·史匹柏和丹尼斯·穆倫團隊不僅突破了一部電影的特效瓶頸,他們還意識到數字特效技術即將成為今後電影製作的趨勢。

而他們現在做的也不僅是一部電影的成功,而且是引領了這個趨勢。

不誇張地說,正是《侏羅紀公園》取得巨大成功後,CGI技術才在好萊塢和全世界範圍被廣泛使用起來。

丹尼斯·穆倫當年和團隊為《侏羅紀公園》製作數字恐龍

在決定使用CGI製作恐龍後,史蒂芬·史匹柏也沒有無情地拋棄定格動畫,而是聘請菲爾·蒂貝特為那些製作數字恐龍的特效師擔當動作顧問,於是菲爾·蒂貝特在這部電影中的頭銜就成了「恐龍總監」。

他用定格動畫的傳統方式模擬出恐龍的動作,再由丹尼斯·穆倫的特效師在電腦上實現。

有趣的是,蒂貝特還帶著那些整天坐在電腦前的特效師模仿恐龍,讓他們有真實的肌肉記憶,沒想到電影中這些恐龍都是特效師「自己」。

在影片籌備期間,菲爾·蒂貝特已經提前做出了兩場重頭戲的定格動畫小樣,一場是霸王龍出場襲擊遊園車的橋段,另一場是迅猛龍廚房大戰。

史蒂芬·史匹柏也沒有浪費蒂貝特製作的這兩段小樣,後來電影中的這兩個橋段基本就是按照蒂貝特的小樣拍的。

除了從定格動畫改用CGI技術的跨越和開創性做法,實現《侏羅紀公園》中逼真的恐龍還仰仗了另一項技藝——電子機械木偶。

史蒂芬·史匹柏找來好萊塢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史丹·溫斯頓負責機械恐龍部分。

史丹特效工作室之前的傑作包括卡梅隆導演的《異形》和《終結者2》,還有《鐵血戰士》、《剪刀手愛德華》和《蝙蝠俠歸來》等作品。

他和丹尼斯·穆倫一樣,在加入《侏羅紀公園》項目前,也已經是奧斯卡獎的常客。

特效、特效化妝和機械木偶大師史丹·溫斯頓

不過從之前的作品看,史丹工作室做的大多是人形「機械木偶」,沒做過動物,更別說恐龍。

在這樣的挑戰之下,史蒂芬·史匹柏導演又邀請了古生物學專家傑克·霍納擔任全片的恐龍顧問。

他也是片中山姆·尼爾飾演的恐龍專家格蘭特博士的原型。

他也是堅定的「恐龍最終進化成鳥類」理論的秉持者,所以我們看到後來「侏羅紀系列電影」中的恐龍設計都偏向鳥類而非爬蟲類,就是基於傑克·霍納的理論偏好。

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左)

傑克·霍納指導史丹工作室利用特效化妝和機械骨架復原出立體的「恐龍木偶」,拍攝時由遠處的操作員親自「扮演」這些恐龍木偶。

操作臂可以控制恐龍的頭部、爪子等部位的動作,甚至眼睛也可以移動,這就是為什麼《侏羅紀公園》中的木偶恐龍依然顯得很真實。

因為背後都是真人操控,甚至同步做出的動作。

電影中那只生病的三角龍是史丹工作室的木偶恐龍第一次出場。

這段戲拍完後,整個劇組、導演和演員的反饋非常好,有人甚至感動的哭了。

這些機械恐龍的真實感能感動演員和劇組,也就能感動觀眾。

除了三角龍,史丹工作室最大的工作量都花費在那只巨大的霸王龍上。

可以說,史丹·溫斯頓和他背後的團隊是這只「霸王龍奶奶」的靈魂。

簡單來說,只要電影中出現的是全身恐龍,就是丹尼斯·穆倫團隊製作的數字CGI恐龍;只要出現的是恐龍的部分軀體,就是史丹團隊製作的木偶恐龍。

史丹·溫斯頓、菲爾·蒂貝特、丹尼斯·穆倫和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4人,是讓《侏羅紀公園》實現逼真恐龍形象的真正幕後英雄。

再加上麥可·克萊頓的原著思想非常超前,以及史蒂芬·史匹柏的導演和編劇大衛·凱普合理的改編,最終成就了一個系列的經典。

整個《侏羅紀公園》視效團隊獲得奧斯卡獎

實際上製作《侏羅紀公園》的這些人已經是各自領域的頭部大牛,但他們依然在這個項目上自己超越自己、自己挑戰自己。

不僅一群世界頂尖人物聚在一起做了一部電影,還突破了很多電影技術方面的天花板,這樣的作品怎麼會不成為經典呢。

這也是「侏羅紀恐龍電影系列」至今依然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APPLE:https://apple.co/31BIh7K

✓Spotify:https://spoti.fi/2XRYzbK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