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化差異還是治安不好?Netflix引進《我家寶貝大冒險》被育兒專家罵慘了!— 《我家寶貝大冒險》—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很喜歡裡面的一句話「相信即是力量,而守望是愛」
人生的意義不單單在於孤獨的成功,而是相信世界總會用滿懷善意,緊緊擁抱你。
#我家寶貝大冒險 #日本綜藝 #netflix

*正文開始

來源:英國觀察特派員
整理:冒牌生

如果問2歲大的孩子能做什麼,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說「一個2歲的孩子能做啥,不搗亂就不錯了」。

但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這麼想。在日本的一檔紀實類綜藝節目上,父母居然大膽地讓他們的年幼的孩子獨自出門跑腿。

而拍攝團隊則全程悄咪咪地跟在這些小不點們身邊,真實地記錄下他們人生第一次獨自出門的樣子。

這檔節目叫《我家寶貝大冒險》(はじめてのおつかい),1990年在日本電視台播出第一季後就在日本大受歡迎。

這個綜藝的靈感取自於1976年出版的兒童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裡面的5歲小女孩鼓起勇氣獨自出門,幫媽媽跑腿買牛奶。

她的勇敢也鼓勵了無數小朋友,之後這個繪本還被翻譯了超過7種語言的版本。

《我家寶貝大冒險》這個綜藝節目更是滿足了無數家長的好奇心:沒有父母陪同,獨自出門的孩子們會記住回家的路嗎?會害怕嗎?

如果遇到困難,他們會主動向陌生人求助嗎?第一次出門跑腿會成功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務嗎?還是會搞出烏龍?

而節目也沒有讓人失望,為了真實呈現孩子們獨自出門的情況,節目組都會盡可能地在遠處暗中觀察,還會提前給鄰居們打好招呼,讓他們不用過多提供輔助。

除非出現安全危機,節目組都會遵守大人不要插手的信條。

而在鏡頭下的孩子們,性格各異,有的還沒出門就哭成淚人,有的完全展現了社交達人屬性,見到誰都能嘮嗑上一陣子。

還有他們狀況百出的樣子也逗得人們哈哈大笑,比如有的孩子不夠力氣提起塑料袋,於是索性一路把袋子拖回家,結果裡面裝的東西都從磨破了的洞里漏了出來….

節目一集通常只有10幾分鐘,一開始會介紹要負責跑腿的孩子的個人情況,比如來自哪裡,今年幾歲了,性格如何。

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會交代今天需要他們幫忙的任務,跑腿任務五花八門,從到家附近的洗衣店幫爸爸取回前些天拿去洗的衣服,把垃圾拿去分類回收,到把媽媽做好的點心安全送到鄰居家等等。

比如在其中一集,家住在山梨縣,3歲大的小翔第一次出門幫母親去跑腿,不但要完成拔蘿蔔,還要把蘿蔔和麥芽糖分別送到鄰居阿姨和朋友溜夏家裡。

平時就十分愛哭的小翔一聽到媽媽說需要他出門跑腿,就馬上撒腿跑開,眼淚直流。

但讓媽媽意外的是,當問他是否願意幫忙時,小翔竟然哭著答應了。

明明內心還有點害怕,但小翔還是鼓起勇氣嘗試自己一個人出門。他還帶著哭腔地問媽媽:你會教我怎麼走嗎?

好不容易把大蘿蔔拔出來了,結果走著走著,麥芽糖就從磨破了的袋子里掉出來了。小翔差點又崩潰了。

媽媽不在身邊,他只能自己用小手抹眼淚,因為答應了媽媽今天不要哭,所以小翔強忍著淚水,默默把麥芽糖裝進媽媽提前預備好的袋子里。

才3歲大的小翔也承受不了大蘿蔔和麥芽糖的重量,只能一路把它們給拖過去…

最後袋子全破了,要用手捧著麥芽糖和蘿蔔,還要被可怕的狗對著吠叫,但小翔還是一邊忍住淚水一邊完成了任務。

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出門,小翔也好像一下子長大了不少。當他終於完成任務,回到家樓下時,就自信滿滿地大聲地說:我回來了!

今年是《我家寶貝大冒險》播出的第32個年頭。在過去的32年間,節目組跟拍了超過3000個日本小孩,記錄了他們第一次獨自出門的樣子。

這檔沒有明星,沒有腳本,完全靠孩子自由發揮的節目,大人們看完都感覺被治癒了一把,在那些孩子身上,他們看到了勇氣、責任、純真、成長。

在日本火爆了30多年之後,近日這檔節目終於被Netflix看中了。

目前Netflix只引入了20集來試試觀眾的反應,但這檔節目播出短短幾天後就已經在國外引起了一股熱議。

有的網友已經忍不住一口氣把20集全看完了,還在網上瘋狂給別人推銷。

「每!一!個!人!給我去Netflix看《我家寶貝大冒險》這個節目,它就是一群日本小孩去給父母跑腿,像去超市買東西那些,但沒有大人在旁邊陪著。每集10分鐘左右,簡直太完美了!」

「每一個人停下你手頭上的事,給我去看《我家寶貝大冒險》!!!」

「我原本只是打算看一集,結果我已經不知不覺看了5集了。他們真的太太太可愛了。」

「我幾乎已經看完所有的內容了,這簡直是我看過的最可愛的畫面….」

「我剛剛才開始看,不敢相信Netflix居然不早一點引進,太搞笑了。」

還有的網友覺得20集根本看不夠,在線請願網飛把每一集都通通買回來。

「在線請願Netflix!拜託你們把每一集都加進來吧。這是最可愛,最珍貴,最迷人的特別節目,沒有之一。他們學到的人生一課,那些淚水,那些感動的瞬間,直戳我的心啊。」

雖然在日本,這已是有著32年歷史的長壽綜藝節目,但對於西方國家的觀眾來說,這還是頭一次看到家長將幾歲大的孩子送出門去跑腿。

「我在Netflix剛開始追這個節目,只可惜我不能在上班的時候看。真的太太可愛了,而且一對比美國的兒童安全問題,就覺得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我還記著當我小時候住在日本的時候,我的壓力超大的,因為日本小孩真的太獨立了,而一對比,我弱爆了。」

「當時我為了社會學調查論文而看了這個節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看待什麼年齡,該承擔怎麼樣的責任的看法非常不一樣。」

這檔來自日本的兒童節目也在西方的育兒專家中引起分歧,對節目持保留意見的專家直言,這節目是在以小孩作為笑料來娛樂大眾。

倡導兒童獨立的非營利組織Let Grow的總裁Lenore Skenazy表示,她很喜歡這個節目。

「很高興當我打開電視時,看到孩子們在給父母跑腿,這是個充滿淚水和笑聲的節目。」

她還表示日本的育兒文化和美國比起來要輕鬆很多。「在美國,我們認為孩子隨時會身處危險,如果有人看到了一個4、5歲的孩子或更可怕的——2歲孩子獨自走在街頭上,他們估計都會心臟病發作並馬上打電話報警。」

而Lenore認為,讓孩子獲得自由和信任孩子,對成年人和孩子們來說都是很健康的。

然而育兒書籍作家Tanith Carey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見。「我支持家長教孩子們變得更獨立,為自己做更多的事情。

但是——這是一個很大的‘但是’——成年人要求孩子們執行的任務必須適合他們的發展。」

因此Tanith批評了節目組的處理方式。她說:「讓幼兒成為笑料,並通過要求他們執行他們在發育上還沒有準備好的任務來嘲笑他們,在我看來是錯誤的。」

一個觀察孩子們成長的溫情節目,到了外國後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也並不稀奇。

但《我家寶貝大冒險》這個節目火了30多年,也不是毫無道理的。每個人都從孩子們身上找到自己曾經的身影,

一邊哭一邊給自己加油,摔倒了再次爬起來….

至於,這到底是一個觀察孩子們成長的溫情節目,還是像專家說的以孩子為笑料的娛樂節目,就見仁見智了…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節目靈感,來自1970年左右,日本的兒童手繪《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一時風靡全球。

故事講述了五歲的小女孩獨自出門買東西的全過程。

從家門口到小賣部,不過是短短幾百米的距離,主人公小朋友卻經歷了千難萬險。

馬路上橫衝直撞的自行車,不小心掉落在地的硬幣,顫顫巍巍不敢邁進小賣部的雙腿……

有人對此表示「買東西而已,實在是大驚小怪!」

但是不可否認,每個人童年都有這樣的經歷。

膽小,無知,恐懼……,可是我們最終也都大步流星,積極面對一切。

正如同小女孩一般,故事的結尾,她雖然歷經坎坷,但還是完成了任務,驕傲的挺起小胸脯向媽媽遞上自己的勞動成果。

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故事,一時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銷往世界各地。

而《我家寶貝大冒險》,正是以此為靈感,在繪本誕生的二十年之後,製作了一檔同類型的綜藝節目。

20000份試卷,面向全日本所有幼兒園發放。

回收3000本,從中挑選符合要求500份,緊接著和這些孩子的母親面對面溝通,再次篩選,挑出300份進行實地考察,環境勘探。


除此之外,節目組會派人與這幾百個家庭相處半天左右,熟悉家庭狀況,附近路況。

最後經過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考量,確定一百位拍攝對象。


而這,只不過是一年的拍攝量,

如此繁冗而沈重的諸多環節,他們已經反復了三十個年頭。

不過慢工出細活,節目耗費如此多的心血,效果自然擺在眼前。

面對孩子們諸多問題,即便再崩潰,再無力,節目組也永遠都在安靜的陪著他們,不哄也不扶。

其實於父母而言,這世上有個最簡單的道理:上一輩最大的愛意,就是對下一代放手。

而慢慢長大的孩子,即便遍體鱗傷,他們也樂在其中。

因為他們記得,身後有來自父母最堅實的力量。

《我家寶貝大冒險》里有一句話:「相信即是力量,而守望是愛,人生路很長,需要一個人走到底的,只有你自己。」

但人生的意義不單單在於孤獨的成功,而是相信世界總會用滿懷善意,緊緊擁抱你。

說到東西方的差異,就不得不提到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發生的威爾史密斯打巴掌事件!這件事在台灣發生了一個你不知道的後續,揭露了網路最恐怖的現況。

最近一兩年以來,整個網路環境,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差。

點開一條新聞,點開一個話題,幾乎每條火熱的貼文下面,都有人在吵架,都有人在謾罵,都有人在黨同伐異,吵架的理由五花八門,地域、性別、疫情、戰爭、偶像……一切都能成為吵起來的導火索。

我們都以為自己「真理在握」,而對立一面的人是全是腦殘,所以總想教訓對方和消滅對方,於是互噴,謾罵,侮辱……於是拉黑,舉報,決裂……

自我20年前學會上網以來(暴露年紀了嗎…汗),從未見過網路環境如此糟糕。

面對越來越糟糕的網路環境,我覺得有必要談談「威爾·史密斯社會實驗」。

關於威爾·史密斯社會實驗

在前幾天的奧斯卡頒獎禮上,著名演員威爾·史密斯,扇了主持人克里斯一耳光。

這次掌摑事件發生後,台灣一位叫洪黃祥的老師,借用這次掌摑事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社會實驗。

他把這個實驗發到了臉書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

01 洪黃祥先不管學生是否知道此事,就直接告訴學生們:

「脫口秀主持人克里斯,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拿威爾·史密斯老婆的光頭開玩笑,引起了威爾不爽,威爾上台扇了克里斯一耳光。」

洪黃祥陳述完這個事情後,讓學生舉手錶態是否支持威爾的行為。

表態結果:大約4成學生支持。

接下來,洪黃祥對學生們說:

「你們知道嗎?威爾的老婆之所以掉發,是因為她患了病。

因為患病掉發非常嚴重,她迫不得已才剃了光頭。但奧斯卡主持人克里斯,卻當著全世界的面,調侃和嘲諷她的光頭。」

陳述完這一點後,洪黃祥又讓學生舉手錶態,是否支持威爾的掌摑行為。

表態結果:接近9成的學生支持。

接下來,洪黃祥又對學生們說:

「嘲諷當然是言語暴力,但打人是更嚴重的暴力,即便被取笑了,我們也不應該採取暴力,而應該尋求其他解決方式。

更何況,克里斯事後也解釋了,他並不知道威爾老婆是因為患病才剃光頭的。威爾沒有給克里斯解釋的機會,就直接訴諸了暴力。」

陳述完這一點後,洪黃祥又讓學生舉手錶態,是否支持威爾的掌摑行為。

表態結果:支持者又降回至約4成。

接下來,洪黃祥又對學生們說:

「威爾是家暴目睹者,他小時候,經常看到母親被父親打到渾身是血,所以從此發誓,要守護自己的家人。

這次他入圍影帝提名的角色,恰好也是捍衛家人的勇者。

他老婆因病掉發,曾經很抑鬱很封閉,好不容易在女兒的鼓勵下才走了出來。

而如今克里斯的這番嘲諷,讓她再次很受傷。

所以威爾才站了出來,要保護自己最愛的人。」

陳述完這一點後,洪黃祥又讓學生舉手錶態,是否支持威爾的掌摑行為。

表態結果:支持者又飆升至8成左右。

接下來,洪黃祥又對學生們說:「這次威爾掌摑事件,是奧斯卡舉辦94屆以來,第一次發生暴力行為。

這個打人畫面播放出去,將有上億人目睹,必然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效仿。」

陳述完這一點後,洪黃祥又讓學生舉手錶態,是否支持威爾的掌摑行為。

表態結果:支持者又回落至5成左右。

實驗的最後,洪黃祥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

「我已經讓你們進行了5次表態,不管是反對威爾的掌摑行為,還是支持威爾的掌摑行為,在5次表態中,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立場的人請舉手。」

舉手結果:態度始終不變的不到1/4。

關於這次實驗的思考

01 洪黃祥老師的這個實驗,真的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這個實驗所呈現的問題,完全就是當下網路的縮影。

不管是專家也好。還是意見領袖也好,抑或是媒體也好,在很多時候,他們讓我們看到的信息,其實只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信息,對於他們不想讓我們看到的信息,他們就會刻意隱瞞或者一概不提。

所以我們所接受到的信息,其實並不一定就是真相,或者只是被篩選後的一種真相。

所以我們在面對一些熱點事件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不要在沒有足夠信息的情況下,輕易站隊或輕易確定立場;

●面對一件未知的事情時,不要輕易付出全部信任,要保持質疑和探尋真相的思維;

●在做出判斷之前,要對事情進行多方考量,不要輕信一方之言;

●要盡量避免立場先行,在全面蒐集、整理和篩選信息後,再決定我們的立場。

02 通過這個社會實驗,洪黃祥還想告訴廣大網民:我們總是認為,真相只能有一個。

但事實上,在很多時候,真相是個多面體,每一面都是真實存在的,只取決於我們站在哪一邊來看。

事件中的一方是好人,並不意味著另一方必然就是壞人。

反之也一樣,事件中的一方是壞人,並不意味著另一方必然就是好人。

比起正邪對決,更常見的情況是,兩個好人都在為不同價值的「正義」而戰,或者兩個壞人都為了某種利益而彼此撕咬。

所以真相或者真理,永遠不具有絕對性,永遠都只是局部的和局限的。

因此,我們在面對熱點事件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觀點立場不同的時候,別輕易把對方當成仇敵,也別輕易把對方當成傻逼,這個世界是多維的,我們自以為掌握的真理,僅僅只是局部的真理而已,把自己的觀點當作完全的真理就是胡作非為。

●不要自以為自己是從「真理管理局」來的,不要自以為自己知道和看到的才是真理,並用自己知道和看到的衡量一切。這世界沒有完全的真理,所有真理都是部分的真理,只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萬物是一種暴力。

●我們要擁抱「一體多面」的多元思維,摒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當確認一個可能性存在的時候,不否認還有另外的可能性存在。水裡面有魚,不代表除了魚以外,就不會有其它東西。世界的真理,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事我們無法理解,不代表這件事是錯的。僅僅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就覺得對方不正常,那這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0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點,就是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們最走極端的時候,其實正是獲得片面信息的時候,其實正是獲得片面認知的時候。

學生們在獲得充分信息之後,在獲得充分認知之後,再舉手錶態時,反而變得猶豫了,反而變得平衡了,最後結果是「支持和不支持各佔一半」。

這說明了什麼?

●越是碎片化的時代,越是不要從片言只語評判一個人,這不僅是為了認知的謹慎,也是出於做人的負責。

●不要輕易對一件事情下對錯,當你足夠瞭解一件事情時,你會發現很難說誰對誰錯,大多數時候,只是各自所站的立場不同而已。

●善的對立面不是邪惡,而是無知。羅翔有句話說得好:一個知識(認知)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一種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為知識(認知)越貧乏,你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你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

●有句話說得好: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瞭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贊美的思維習慣。

04 洪黃祥在實驗的最後,讓從頭到尾都沒改變立場的人舉手,結果這部分人約佔1/4。

很多網民覺得,洪黃祥是在表揚他們,表揚他們立場堅定。

其實並不是。洪黃祥其實是想告訴大家:

我們雖然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輕易被媒體被意見領袖被專家操控,但我們更要學會知錯和改錯。

「在獲得新的知識和信息後,改變自身的立場並不丟臉。因為一開始站定了一個立場,而害怕丟臉不願改變,找出各種理由否定更多真相的人,其實才是更丟臉的人。」

所以,在面對熱門時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在知道自己的認知犯錯之後,不要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威和面子,而繼續選擇固執己見,甚至強行洗白。

●要敢於認錯,要勇於道歉,沒有人能做到全知全能,犯了錯不可恥,不敢面對才可恥。

●人因為獲得新的知識和信息,而改變自身的立場,並不丟臉,所以無須為改變立場而羞愧。

05 說了這麼多,我其實就是想說:

真理永遠是相對性,不具有絕對性。

真理永遠是局部的,不具有全局性。

沒有完全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是部分的真理。

所以我們不要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真理,也不要以自己的真理去衡量一切。

這個世界太複雜了,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限的,誰想獨霸真理,真理就會嘲笑誰。

我希望的社交網路是這樣的:

雖然我們不同意彼此的觀點和立場,但依然可以容忍彼此的存在,甚至可以在能達成的共識上進行合作。

和諧,不是一百個人同時發出同一種聲音,而是一百個人同時發出不同的聲音時,也能夠彼此互相尊重。

不要用最大的善意去堆砌一個人,現在也不必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一個人。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