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為何沒有跟妙麗在一起?原因有3點,答案都在哈利身上……–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哈利波特粉的必爭之題,哈麗CP對上羅麗CP😅
#哈利波特 #世紀必爭之題 #榮恩不好嗎~
*正文開始
來源:柳飄飄了嗎
整理:冒牌生
湊個熱鬧,來聊一道經久不衰的「哈圈必爭之題」。
不是石內卜是好是壞。
不是葛林戴華德到底愛不愛鄧布利多。
而是——
哈利,到底為什麼沒和妙麗在一起?
回答之前,不如我們先反過來想想——
妙麗為什麼沒和哈利在一起?
問得出這問題的,多少抱著點對榮恩、妙麗戀的不滿情緒。
這麼說吧,哪怕妙麗最後跟威克多爾·克魯姆在一起了,可能都不會有這麼多的哈麗黨。
榮恩和妙麗,乍看確實有落差。
在救世主哈利、學霸妙麗身邊,那個滿臉雀斑,笨手笨腳,家境貧窮,成績也不大好的榮恩,太像背景板。
但他們在一起,真是所謂的「美女學霸搭配直男」嗎?
未必。
且不論妙麗如何。
真實的榮恩初看,基本盤是不怎麼樣。
但細想一下:
首先,家境貧窮不是「錯」。
而成績,有一說一,哈榮二貨的成績向來也就半斤八兩,誰也不比誰高貴。
至於形象這事,根據原著描述,榮恩的形象雖算不上極好,但肯定不「差」,或許跟電影中雙子的模樣,更為相近。
更何況,他還有雷文德這樣的追求者。
而他最核心的能力,則在於——
低調歸低調,但每次顯山露水都不容小覷。
一年級「他(甘於犧牲)下贏了許多年來霍格華茲最精彩的一盤棋」,從巨怪手裡救下妙麗。
還因為守門優秀 ,硬生生把史萊哲林諷刺的「衛斯理是我們的王」,變成正兒八經的褒獎。
而除卻這些基礎條件。
榮麗戀的精髓,是性格相配。
榮恩體內流淌的衛斯理式個性,和妙麗的性格完美中和。
妙麗雖聰慧過人,但在鐵三角裡,一直顯得比較「無趣」。
初識時,哈利、榮恩想要半夜溜出宿舍pk馬份,妙麗阻攔無果,便絮絮叨叨地教育了兩人一路。
看似骨子裡教條,其實不然,它更像一種好學生式的胸懷天下——
喜歡將一切事情看得很嚴肅。
而榮恩,恰好就是從不過度上升意義感,以幽默應對一切的隨性人格。
兩人個性的互補,不僅體現在,一個在嚴肅分析,一個在插科打諢緩解氣氛的日常小情趣。
連正兒八經戰鬥時,因過度緊張而失去冷靜的妙麗,也好多次靠榮恩兜了底——
他們被魔鬼網困住時,妙麗只記得魔鬼網怕火,卻緊張到忘了自己是女巫,不用木柴也能生火這事,多虧榮恩一語驚醒。
榮恩,衛斯理家看似最平庸的小兒子,早在家庭環境中練就一顆能與強勢之人和諧相處的強心臟。
與朋友偶爾吵架,他永遠是最先示軟的那一個。
就算生哈利的氣,也會讓妙麗把比賽的重要信息,透露給哈利。
哪怕被魂器影響心緒負氣出走,歸來時,卻仍是你最好的朋友,還增加了情話buff。
就像作者羅琳說的:
「誰能不愛榮恩呢?他是最好的朋友。」
對習慣上綱上線,脾氣不好,自尊也極高的妙麗來說,榮恩這打不還手,罵就抖機靈的好脾氣,簡直不要太搭。
很多人覺得哈利和妙麗合適,是因為他們認為「強強聯手是最配的!」
但,過日子不是打怪獸。
再說了,在妙麗心裡,哈利其實也沒那麼優秀。
在其他同學眼裡,哈利是有「大難不死」濾鏡的男孩。
火車初遇時,幾乎所有人看到哈利都帶著驚訝和敬佩,想多看這男孩兩眼。
只有妙麗對哈利,僅僅簡單地點頭示意。
會有這種反應,不只因為她是在麻瓜世界長大,對哈利的傳說並不在意。
還因為,妙麗本身也是一個追求平等的女孩,不重出身重能力。
就像網友調侃的《妙麗和她兩個沒用的男人》那樣。
如果沒有妙麗,哈利恐怕早在第一部就被魔鬼網纏死了。
哈利在妙麗心裡,就是個除了倒霉些,和其他葛萊芬多無異的,祛魅徹底的精神小伙。
因為篇幅原因,電影弱化了榮恩的光芒,也放大了點兒哈利的。
但其實,無論書還是電影,我們都能看到,榮麗兩人,三天兩頭就要因為一些小事鬧彆扭。
在書中,哈利曾說從榮恩、妙麗的相處中,看到了衛斯理夫婦的影子。
但妙麗和哈利卻很少發生爭吵。
如果有,那一定關於黑魔頭。
和哈利在一起,妙麗永遠在搞事業。
但只有與榮恩在一起,她才像個有生活氣和小心思的女孩。
而這種生活氣和小心思的日常,才是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而箭頭另一端,哈利,也不太可能選擇妙麗。
小時候看《哈利·波特》,只顧著羨慕哈利的英勇,卻忽略了許多他性格裡的小毛病。
長大後發現,正是這些小毛病,決定了哈利不可能喜歡妙麗。
哈利在姨媽姨父家「為奴數十載」,一朝成為「chosen one」,他或多或少,帶著些觸底反彈的虛榮心。
所以分院帽曾考慮過把哈利分到史萊哲林,就是看見了他「急於證明自己」。
而這份虛榮,體現在擇偶觀上,便是重視「顏值」。
哈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顏狗」。
兩任女友,都是校花級別的長相。
小說裡寫哈利和張秋第一次見面,「當張秋對他微微一笑時,哈利的心一陣跳動」。
而第二任女友金妮,也是個活潑率真的元氣少女,就連魁地奇巨星克魯姆也誇過金妮漂亮。
也怪電影選角。
扮演妙麗的艾瑪·華森太過漂亮,所以才顯得張秋和金妮,在外形上相形見絀。
但其實,妙麗長相並不出色。
書中描寫她的外貌是「有一種盛氣凌人的聲音,一頭濃密捲髮和一對兔子似的大門牙」,也曾被嘲笑像花栗鼠,怎麼看都不是美女。
原本還原原著的妙麗門牙片段
所以,從書裡描寫的來看,妙麗怎麼都不會進入顏控哈利的擇偶範圍之內的。
而除顏值外,性格,仍然是最根本的原因。
妙麗和哈利,兩人的個性都極其強勢,有領導力。
可能有人反駁,妙麗和榮恩性格互補是愛情,為什麼哈利和妙麗性格相同就不能產生愛情。
事實上,強勢的性格是對外的。
兩個強勢的人在一起,只會日漸針鋒相對。
就像書裡哈利說的,要是沒了榮恩,單和妙麗做朋友,不僅無趣,而且壓力很大。
哈利從小在姨媽家被使喚長大,孤獨又自我。
進入魔法世界後,又被稱為「救世之星」。
這樣的經歷,很難不形成「獨美人格」。
單看他曾多次想脫離鐵三角自己完成任務(當然也包含了擔心他人的生命安全)就知道。
「獨美人格」,最討厭的就是被指揮、被控制。
偏偏妙麗最愛發號施令。(當然,她配)
但金妮不一樣。
她從小就聽過哈利的傳奇事跡,密室裡又被哈利救過一命,在金妮眼裡,這位救世主又神聖,又沒架子。
哪怕後來和別人戀愛,也是出於「有些自我或許更容易被注意」才去談的。
目的,還是吸引哈利注意。
自始至終,她對哈利的崇拜與愛就沒有消減過。
這種崇拜與依賴,完全滿足了哈利的主導欲。
更何況,7年的成長,使金妮將「依附」的度,把握得近乎完美。
試想她若還是當初那個見到哈利連話都說不出的小女孩,莽勇如哈利,大致也很難愛上。
金妮對哈利的仰慕,有心甘情願的依戀,卻不是失去自我的服從。
無論是魔法能力,還是魁地奇技術,她都不亞於哈利。
《混血王子》中,金妮因為施了「蝙蝠精魔咒」而被邀請進入「鼻涕蟲俱樂部」。
她是極少數憑借自己能力,而不是家人名氣而被斯赫瑞司·史拉轟邀請的人。(上一個還是佛地魔)
而在與雷文克勞魁地奇比賽中,金妮代替哈利擔任找球手,帶領葛萊芬多隊獲得了冠軍。
而當二人確認彼此心意後,金妮也永遠替哈利著想。
鄧布利多死後,是她溫柔地牽起哈利的手,帶他去休息;
當最後的大逃亡開始之前,哈利擔心金妮的安全,向她提出分手,金妮也沒有大吵大鬧,而是冷靜地接受,並默默地關心哈利。
這樣能力優秀,且內心強大的女孩,與哈利相配,稱得上是旗鼓相當。
當然,金哈戀還有一個不是秘密的隱藏原因。
從小被虐待長大的哈利,內心一直有著對家庭的渴望。
而他對美好家庭最完美的想象,就是衛斯理家。
所以說,無論是從外貌、相處,還是背景。
哈利選擇金妮,都是最順其自然的事情。
其實回頭再看《哈利·波特》,不難發現榮麗戀伏筆之多。
從二年級被石化的妙麗與二人再見面時,對哈利落落大方的擁抱,和對榮恩突然收斂的「相敬如賓」;
到四年級舞會,愣頭青榮恩吃妙麗接受其它男生舞會邀請的醋,被妙麗反懟「壯壯膽子先邀請我,別把我當替補」。
二人的情感線已經十分明朗。
但不少人少時看《哈》,估計和飄一樣,直到哈利開始認真思考「要是這倆貨在一起了會不會影響我們友誼」,才放下覺得哈麗是官配的執念。
現在想來,這毫無根據的執念,不外乎是源於「男主女主應該在一起」的思維。
直到長大,咂摸出哈利和妙麗性格中那些細枝末節的好壞兩面。
才慢慢發覺羅琳將榮麗寫為CP,又在暗中安排了這麼適合哈利的一位「女配夫人」的智慧。
正是這種「適合」而不是「應該」的故事情節,更顯巫師世界之真實。
因為真實的世界中,才沒有什麼絕對的男女主角。
而這,大致就是成年後的麻瓜們,還能在《哈利·波特》裡,找尋到無數樂趣的原因。
它不是一個npc助玩家降魔的單一故事。
而是一群英雄助推一個英雄的故事。
雖然鏡頭對準的是哈利,卻不過是用哈利的視角,展示了一個十足鮮活的巫師世界。
這個世界里,你共情誰,誰就可以成為《哈》的主角。
也因此,《哈》也有許多的戲稱。
例如前文提到過的「妙麗和她兩個沒有用的男人」。
用榮恩對哈利講的話來說便是:「沒有她我們兩天就得死。」
妙麗在一年級時,憑借超大的閱讀量準確解鎖關鍵信息:魔法石。
二年級製作復方湯劑,讓哈利和榮恩得以打入敵方獲取信息。
五年級在烏姆里奇的「應試教育」高壓下提議建立反抗組織「鄧布利多軍」。
這鐵三角的一路冒險,出謀劃策者、發覺劇情重要推動線索者以及「阻止莽撞犯錯者」,無一不是頭腦清醒的妙麗。
從這個角度看《哈》系列,也不妨說是,女王和她的兩個騎士。
當然,以妙麗為主的視角,在《哈利·波特》的無數種打開方式裡,已經不算新穎。
更隱蔽卻同樣生動的,還有將《哈利·波特》的故事視為一個母愛戰勝惡魔的故事。
故事中的三個母親,都對佛地魔的戰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先是哈利的母親,以自己的犧牲保全了嬰兒哈利,挫傷了佛地魔,也奠定了後面所有的故事。
再是榮恩的母親衛斯理夫人,幾乎肩負了「孤兒哈利」成長期間的母愛一責。
雖一直以一個「暴躁又善良的家庭主婦」形象出現,用魔法好似都是為了洗洗鍋做做飯。
卻在最終的決戰時,為了在大戰中犧牲的孩子,怒殺了佛地魔手下最得力的衷心乾將。
最後,還有一位食死徒母親。
因為哈利救下了自己的兒子,而在最關鍵的時刻倒戈——
在「驗屍」時欺騙佛地魔哈利已死,為哈利最後的絕地反擊創造了完美的機會。
這是內核黨們看到的,一個關於「邪不勝愛」的故事。
而劇情黨們更在意的,當屬鄧布利多整整貫穿7年的暗中鋪路。
一面和昏君當道的魔法部周旋,一面安插石內卜收集黑魔頭的信息,還得不時為三人組的各種「葛來芬少行為」擦屁股。
在這一視角下,哈利更像一個被命運選中的棋子,在鄧校步步為營的引導下,將死佛地魔。
說是棋子,但沒有瞧不起哈利的意思。
哈利僅11歲便敢耍弄佛地魔的勇氣,不貪戀財權,對正義的堅持,這些無一不是他成為主角的要素,也是羅琳最歌頌的品質。
只是說,羅琳的聰明之處,便在於她刻畫的是哈利·波特,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兒的偉大。
卻又將哈利所見的每一個巫師都寫得如此有血有肉,有邏輯有動機。
以至於細看下來,便能發現,哈利的偉大,並不比巫師世界任何一個人的偉大更耀眼。
這才做到了一百個人的眼中,有一百部《哈利·波特》。
最為顯眼的暗喻,大概是納威·隆巴頓這個角色。
稍熟《哈》故事的觀眾可能記得,故事真正的開始,其實不是那個佛地魔前去殺害哈利的夜晚。
佛地魔之所以要去殺死還是嬰兒的哈利,是因為崔老妮的一則預言:
擁有征服黑魔頭能量的人走近了……出生在一個曾三次擊敗黑魔頭的家庭……出生於第七個月的月末……黑魔頭標記他為其勁敵,但是他擁有黑魔頭所不瞭解的能量……一個必須死在另一個手上,因為兩個人不能都活著,只有一個生存下來……那個擁有黑魔頭能量的人將於第七個月結束時出生……
所有人都以為這個預言暗指的,便是哈利·波特。
但事實上,同樣符合預言要求的,還有另一個孩子——納威·隆巴頓。
一個喜歡草藥學,在前四部書都以憨大個兒形象出現,卻最終成長為一個手刃佛地魔魂器「納吉尼」的葛萊芬多男孩。
說白了,哈利之所以成為「天選之子」,是因為佛地魔在那不完整的半段預言下,挑選了哈利。
而一個相差無幾,只是命運稍有差池的奈威·隆巴斯,就是消解哈利·波特神性的一個存在。
當一個巫師兼具了愛、勇氣、正義。
他便是哈利·波特。
也因為此,長大後的我們終於明白。
或許《哈利·波特》裡,最不需要限定的,就是哈利·波特。
換句話說——
所有人,都有可能是哈利·波特。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 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 👉🏻 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 👉🏻 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