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博士2》之後,漫威的「多元宇宙」世界觀要怎樣走下去呢?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多元宇宙正式開始,但是該如何接續呢,漫威真得該好好想想

#奇異博士2 #多元宇宙開啟 #漫威之路分析

*正文開始

作者:波老師看片
整理:冒牌生

隨著漫威宇宙浩浩蕩盪進入第四階段,也代表著多元宇宙世界觀的正式開啟。

超級英雄電影過去從地球飛向太空,如今還需要兼顧其他時間軸上的英雄與反派。

在僅把多元宇宙設定作為「意外背景」的《蜘蛛人:無家日》之後,《奇異博士2》則正式將在《洛基》、《假如…?第一季》鋪陳已久的世界觀,帶到漫威電影中。

更令影迷期待的是,由拍出2002~2007年《蜘蛛人》三部曲的山姆·萊米接手執導。

而他將如何為漫威電影注入新風格相信這是所有影迷們都比較關心的一點。

在漫畫改編宇宙的持續擴充、電影風格的突破創新這「雙重期待」之下,《奇異博士2》兩小時緊湊不斷的奇觀,聚焦於奇異博士和汪達兩人。

或許會讓期待前者的觀眾略感失望這部電影敘事在漫威宇宙中,顯得有點保守。

不過,這篇文章希望就單部電影的形式與內容進行分析,比較山姆·萊米個人風格和《媽的多重宇宙》等相關題材電影,指出《奇異博士2》令人過癮之處,如何在漫改電影的頻繁轟炸中帶來新鮮感。

在劇情方面不做過多討論。

漫威電影在近15年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卻在影像上有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這也使得迪士尼調整過去與導演「調性不合就開除」的傳統。

招攬更多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同時給予更多創作空間。

不過,不同於DC宇宙置死地而復生後的放手一搏,DC讓從迪士尼出走的詹姆斯·岡恩將《自殺突擊隊:集結》化作偷渡惡趣味與政治批判的童話寓言,漫威宇宙因為承載著拓展世界觀的包袱。

因此從《雷神3:諸神黃昏》到《永恆族》仍舊顯得綁手綁腳,無法任由導演們放膽翻玩。

而山姆·萊米導演的加入,則與過去漫威吸收新銳導演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山姆·來米的《蜘蛛人》三部曲,即是開創了另一個超級英雄電影新紀元的起點。

更是時常被拿來對比漫威電影疲乏影像的標竿之作。

相比起迪士尼統一而扁平的色調、總是打斷戲劇節奏的生硬笑話、杜絕腥羶色的闔家觀賞尺度,以《鬼玩人》等低成本恐怖片出身的山姆·萊米,幾乎代表著另一個在坐擁片廠資源後,仍貫徹作者使命的極端。

例如《蜘蛛人》系列色彩鮮豔、影像充滿活力。

且山姆·萊米不改他快速切換恐怖類型與喜劇元素的惡趣味,在主流鉅作中註入截然不同、如今仍難以被超越的風格與創意。

而《奇異博士2》承接奇異博士IP的神秘元素,以及多元宇宙的奇想,給了山姆·萊米大展身手的舞台。

在影像上,《奇異博士2》一改漫威電影過去單調乏味的攝影與剪接。

老粉都知道,在這部片裡可以看到山姆·萊米在《蜘蛛人》裡招牌的傾斜鏡位、變焦鏡頭、手持橫搖樣樣俱來……

過往依賴CG電腦特效完成的奇異體驗,都以更實惠的創意達成。

進一步舉例,當奇異博士和艾美莉卡找上平行宇宙的莫度,卻不慎遭下藥時。

導演除了扭曲銀幕比例,也透過疊影剪接快速交代汪達使用夢遊技能的設定。

最後甚至以復古的遮罩「圈入、圈出」來轉場。

這些低成本恐怖電影的技法,卻成了漫威電影中少數令人有記憶點的影像段落。

當然,電影依然塞滿了山姆·萊米過過恐怖片癮的段落。

到了後段,甚至讓汪達成了淋滿鮮血的「魔女嘉莉」,上演招牌破門追逐戲碼,以及充斥著各種肢解的肉體恐怖美學。

不過,山姆·萊米的恐怖片從來不會讓人感到「恐怖」。

它們時常與喜劇元素快速切換,一如片中大費周章地以驚悚音效和眼球特寫來營造敵軍追上的危機感,結果只是奇異博士本人的橋段一般。

如此一來,山姆·萊米的個人美學甚至解決了漫威電影長期以來無法平衡喜劇調性的困境。

在更加大膽且分歧的類型切換下,反倒有了一致的風格。

為什麼用「困境」二字,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差異,在於山姆·萊米熟稔各種影像技法。

不同於只是在其中營造戲劇張力的場景中安插幾個搞笑對白,而是透過畫面來改變氛圍。

因為,比起容易顯得不合時宜的一兩句台詞,一個鏡位改變或突發驚嚇能更迅速地讓觀眾進入狀況。

無論是營造詭譎氣氛以增強危機感、或在製造懸疑效果後舒緩神經,都是善用影像將觀眾拉入故事。

而非因切換不順而使人齣戲。

回顧《蜘蛛人》系列中的相同風格,其實也可以被解讀為初步介紹漫畫調性給電影觀眾的一種策略。畢竟放在卡通圖案裡可以被接受的,照本宣科到真人身上可能會顯得可笑。

而與其把原作寫實化,不如打造一個與真實世界有所區隔的、帶著誇張與奇想的紐約市,再吸引觀眾一步步進入這個環境。

在《蜘蛛人》的創意成功之後,漫威電影解決這個類型的根本矛盾的方式,是試圖賦予世界觀寫實設定,不惜耗費篇幅進行無趣的物理定律瞎扯,或者割捨掉原作風格、改以灰暗美學一以貫之。

《奇異博士2》一如《自殺突擊隊:集結》(或甚至復刻黑色電影風格的新版《蝙蝠俠》),一改10年前已然彈性疲乏的迪士尼美學,展現了超級英雄類型不是自我重複的濫俗套路。

而是延展性極佳的風格承載裝置,從政治批判到類型翻轉,只要有足夠的創作空間,都能夠達成。

《奇異博士2》裡頭的喪屍附身與音符大戰,不再需要科學解釋。

多元宇宙的設定亦可以在吃披薩時快速帶過──總算把舞台留給了真正的導演揮灑。

當然,單憑出色的形式風格無法拍出一部好電影,《奇異博士2》在劇情上更鬚麵對多元宇宙的世界觀拓展、汪達和奇異博士的成長弧線、新角色的介紹出場等挑戰。

同時間,還有《蜘蛛人:無家日》和《媽的多重宇宙》等善用「多元宇宙」設定重擊淚腺的先例在前,前者是透過挪用經典文本以達成影迷圓夢之旅,後者則是以科幻設定為包裝講述親情宗旨。

相比起來,《奇異博士2》對多元宇宙背景的應用確實顯得中規中矩。

《奇異博士2》幾乎是一部雙主角電影──奇異博士依然因為他事事都想掌控大局的性格,而在愛情上嚐到苦頭;汪達則無法放下失去摯愛之痛,而墮入了黑暗、只想滿足私心。

兩人無疑形成工整的對比(在山姆·萊米的作品上亦然),都為了顧全大局而喪失愛人。

然而當奇異博士依著他所堅信的14000605個可能中唯一可行的結局,而被塑造為英雄;

汪達卻因此犧牲、付出慘痛的代價。

當多元宇宙的存在展示在兩人眼前,對奇異博士而言,宇宙中無限的可能性打破了他身為魔法師必須堅守單一自然守則的使命,使他不得不質問自己是否真正做出了「唯一選擇」。

對汪達而言,是她在其它宇宙中的美滿結局展現了人生新的可能,使她決定不再犧牲小我,從此只求滿足私情。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總是握著手術刀醫病、卻切不開自己心結的醫生,面對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母親的故事。

然而,多數多元宇宙電影在展現了無限好/壞的命運與機緣後,最後只好收尾於「只要做出選擇並且不後悔,你就是最好的自己」此等通俗結論。

《奇異博士2》卻非行此道。

電影中的多元宇宙之於奇異博士,並非是叫他放下自尊、接受宇宙安排的心靈雞湯,反而使他走向了意料之外的轉變。

而汪達也沒有因此真正放下傷痛,卻因為割捨不下的私情選擇自我毀滅。

在進一步分析《奇異博士2》跳脫套路的結局之前,我想先用近期同為平行宇宙的《媽的多重宇宙》的敘事策略以作為對比。

《媽的多重宇宙》的世界觀,讓女兒喬伊看盡了人生中的所有可能,而當那些看似具有主體性的選擇都不再具有獨特性、宇宙萬物都喪失了意義,一項概念隨之現形:一切都存在,導致一切盡是虛無。

《媽的多重宇宙》到了第三幕,母親秀蓮試圖在阿爾法宇宙的「重新建構單一社會秩序」與喬伊的「投入虛無深淵」之間尋求第三條路,此時,本片卻轉而依賴一個非常取巧的設定──平行宇宙有無限多種可能,然而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的血緣關係,「所以我不能放手讓你尋求自由」。

當然,上述的劇情分析略顯粗暴,不過當秀蓮不斷在自己千差萬別的身世中,辨認其中的相似性時。

例如以另一個宇宙的威門來解釋自己宇宙的威們的行為;

或者在多段音樂蒙太奇交叉剪輯的療愈小確幸中,領悟到人生的意義。

即證實了《媽的多重宇宙》僅僅是打著多元宇宙的招牌,所講述的並非宇宙間的差異,而是其中被預設存在的共同本質,並藉此為華人家庭必將重聚和解的結局背書。

相反,《奇異博士2》透過多元宇宙可以讓角色領悟成長的,並非貫穿不同世界的同一性格。

反倒是不同的「我」之間的差異,這顯現在奇異博士所遇到的三個版本的自己身上:

第一個因為不信任他人(艾美莉卡)而死;

第二個因為不信任他人(復仇者聯盟)而死;

第三個因為不信任他人(全宇宙的人)而成了行屍走肉。

奇異博士的頓悟,並非典型的多元宇宙敘事套路中,為了不破壞自然秩序而選擇珍惜。

反而,打從一開始就執著於堅守自然秩序、懷疑自己是否做出最佳選擇的超級英雄,是在看見其他版本的自己的下場後,更加堅信自己能成為更好版本的奇異博士。

當另一宇宙的X教授決定將重責大任託付給成長後的奇異博士時,《奇異博士2》的成長弧線從原先的「固執與放下」,轉變為「從自我懷疑到勇敢承擔」的旅程。

我之所以繼續過我的人生,不是因為宇宙要我接受現狀,而是多元宇宙使我有勇氣改變現狀,因為我自認比其他宇宙的自己都還強,我就是最好的我。

也因此,《奇異博士2》引用自《鬼玩人》的高潮段落,是一連串秩序的打破:奇異博士打開了其他人在使用後下場淒慘的「黑暗之書」,還用了禁忌的咒語借屍還魂,卻在最後,依然願意放手讓艾美莉卡完成她的成長。

與之對應的,是汪達沒有因此放下傷痛,而選擇去了結生命。

這兩位超級英雄不同於《媽的多重宇宙》裡的救世主秀蓮。

《媽的多重宇宙》逃避存在主義的辯證,而選擇用溫情蒙混過關;

《奇異博士2》卻告訴我們,當面對意義喪失的世界,卻仍願意承擔命運,即是最崇高的自由。

當然,上述的部分分析,可以視為導演在現有劇情上的延伸詮釋。

畢竟在有限篇幅中,敘事節奏稍嫌急促的《奇異博士2》,並沒有妥善地梳理所有情感弧線,而製造了過多理所當然的劇情推進。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理解許多漫威宇宙粉絲的失望,因為多元宇宙的設定並沒有在《奇異博士2》中獲得更多推展,它充其量是主角為完成個人成長而必須被否定的對照組。

也難怪一眾平行宇宙超級英雄才剛登場就領便當,為了真正的英雄提前退場。

然而,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對一部電影的期待與判準,何時從一部作品是否能單獨成立,變成針對它在一個龐大宇宙所處定位的檢視?

隨著漫威宇宙從電影到影集、從單一宇宙到多元宇宙的爆炸性膨脹,電影觀眾愈漸樂於追捧其中的彩蛋、為續作的鋪陳。

並比較其是否有達到《復仇者聯盟》系列的規模,出現一打又一打的新舊超級英雄。

到最後,《奇異博士2》對我而言,所達成的僅僅是對一部「好電影」該有的要求。

亮眼的導演風格,與紮實的情感基底。

我反而樂見超級英雄電影不再只為更大規模的未來做鋪陳,而能夠在不同角色身上,挖掘出他們截然不同的多元面貌。

畢竟,比起大量生產複製品的超級英雄,我想人人都更加渴望多元宇宙的無限可能性。

在此,還是表示期待的。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APPLE:https://apple.co/31BIh7K

✓Spotify:https://spoti.fi/2XRYzbK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