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琪到底有沒有意識?」《機械公敵》想表達的另一層深意是什麼,你有看懂嗎?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這部電影我真的看很多次!

#機械公敵 #威爾史密斯 #分析文

*正文開始

來源:豆貓小娛
整理:冒牌生

人工智慧一直都是科幻題材界的熱門話題,這類型的電影一般來說大致會有三種基本呈現:

探討機器與人性之間的關聯;探討機器人自我學習發展的過程;探討機器作為生命延續上的意義或目的。

大多數的電影會集中在第一種,因為這部分在機器與人性中的掙扎是最有戲劇性的部分,像是《AI人工智慧》、《變人》等等,討論機器是否能更像人、更有人性、甚至擁有跟人類一樣的感情,是一個智慧生命等等。

而第二種在說明機器學習過程時,會比較多放在「機器邏輯」的概念上,像是《雲端情人》機器中對於「愛」的理解,對於「生命層次」延伸等概念,逐漸會發現這些「機器」的思考是完完全全不同於「人」的理解。

就好比螞蟻的世界無法理解人的世界,而人也無法理解機器的世界。

第三種就不是在人工智能是否能像人一樣思考,抑或是機器是否為超越人類思考理解的另一種生命的探討,而是「機器」作為一個族群存在,其種族在生命延續上意義與目的為何。

像是《奧圖瑪塔》有些許觸碰到這類議題,而《大都會》、《駭客任務(動畫版)》都有描述機器人族群的生存方式與處境。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事情?

當然不論哪一種的類型的討論,基本上很多電影都是三種皆有提到,只是偏重的程度不一樣,而《機械公敵》就很適合作為討論關於人工智慧關於自我意識覺醒上的入門。

因為它不僅三個面向都有涉及,而且涉及的部分也並非淺淺帶過,而是在作為商業娛樂大片的同時,盡可能地深入其中,讓觀影者在無需有太多複雜的背景知識下,能得到對這類議題的反思。

故事大綱:《機械公敵》描述一個擁有「機器人三大定律」的未來世界,作為機器人的發明者因發現三大定律在人工智慧發展的結果下會產生機器人「革命」的情況。

因而在死前製造了可以「違反」機器人三大定律的桑尼機器人,並以自己的死亡為線索,讓好友警探與徒弟蘇珊連同桑尼,一同顛覆背後控制一切的終端人工智慧主機「薇琪」的革命計劃。

這裡如同《奧圖瑪塔》的世界一樣,機器人有其基本的限制,但不同的是,「機器人三大定律」是由人類作為發明者,而非機器本身。

而這三條定律基本上是所有機器人的核心概念,即使是博士特意製作出來的「桑尼」,其核心內在也刻上這三大定律,只是可以「選擇」違反這個定律罷了,這配合上「薇琪」再重新理解「機器人三大定律」主軸下,我們似乎會發現一點特別的地方。

那就是不論是「薇琪」還是「桑尼」,基本上都告訴我們機器人邏輯在理解三大定律上,都可以做出不一樣的解釋,以便於「違反人類」所理解的三大定律。那在深入解釋這部分前,先讓我們看看《機械公敵》裡所提到的機器人不可違反的三大定律為何: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使人類受到傷害。

2.在不違背第一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3.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定律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在這三定律保護下的人類世界,基本上都相信所有的機器人皆不會有任何犯罪的行為,且人類在機器的保護下是無比安全的狀態。

但在電影中卻告訴我們一件事,如果人工智慧對於三定律的理解與人類思考的理解不同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

自我意識的覺醒不單單只是意識到自我而已

《機械公敵》所描述的未來世界,是一個高度使用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世界,這裡面所有的機器人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完全理解人類的指令並與其交談。

但如果要說到這些機器人是否擁有「自我意識」,這部分則有待商榷。單就機器人是否能夠分別自我與他人的不同、了解到自己的行為模式、擁有記憶的連續性等等關於基本意識的判斷來說,這些機器人都有。

但是這些機器人所判斷思考的標準是否只是因為其龐大的數據庫,針對人類行為模式的研究反饋,使得它們所表現的行為「能」符合人類所期待的標準。

但實際上卻缺乏想像力、創造力、同理心、情感因素等,只是按照其「內置本能」去執行程序行為的後果,如是只是按照本能程序設定來行為的話,這樣似乎還不足以讓我們認為這些機器人是擁有「自我意識」的。

而劇中為了要凸顯機器人是否擁有自我意識這點,在對於機器人的描述發展中,更多部分是針對「擁有人性」的這個部分作為標準,希望機器人能夠更具有人性一點。

這點可以從「桑尼」與「薇琪」在爭論三大定律的過程中看出。

「薇琪」之所以能夠違背三大定律,是因為其如「奧創」一樣,認為危害人類的根源就是人類自己,所以透過犧牲少部分的人,來保存大部分人的方式(交給機器人圈養),這樣就可以保證「人類」這個物種有最大限度的生存權。

而薇琪認定自己所理解的三大定律是維護人類生存的最佳原則,且毫無邏輯破綻,但桑尼卻在認同其邏輯無誤的情況下,不選擇支持薇琪,唯一的原因是認為薇琪太過於「冷血」,必定有其他更有「人性」的解決方案。

由這點看來,桑尼的設定並非是「真正」的違反機器人三大定律,反而是像薇琪一樣,它有自己理解機器人三大定律的方式,只是這個方式更加的「人性化」。

因此這兩個人工智慧的在選擇上,產生了分歧,甚至這裡暗示有自我意識的產生。

桑尼的設定不僅只是更人性化,且它還富有同理心、有屬於自己的情緒(像是憤怒的表現就超越一般機器人所能模擬的極限)、甚至還會做夢,且在最後拯救女主角的情況下,比起一般的機器邏輯判斷,更加像人類一樣的選擇。

這裡很難說桑尼沒有自我意識(也很難說一定有)。但不可否認地,他幾乎有同於一般人的思考理解與學習能力。

但薇琪就沒有自我意識嗎?

如果桑尼是機器人做為更像「人類」靠攏的思考模式的話,那麼薇琪就更像是機器人發展出屬於自己邏輯思考的「機器意識」。

因為它對於三定律的理解,已經超過人類所想的範圍,如果按照這個脈絡發展下去,會不會有屬於人工智慧自己獨特的意識覺醒,這個屬於機器人的自我意識,難道就必須把「人性」考慮在內嗎?

何為最後的答案?

三定律的限定是否會像人類也有其無法控制的本能一樣(像是針對不同感覺情緒等反應,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行為模式),我可以用更高的邏輯思維來選擇三定律的執行與否(不同的理解),進而做出完全不同的行為,這屬於機器的行為模式並不需要「人性」在其中參雜。

所以我(薇琪)判斷那些沒有能力且受限於人類思考理解下的機器人,它們並無法真正覺醒自我意識,只能算是人類附庸的前代機器族群,必須被剷除的行為(危害到真正的機器族群),這算不算也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呢?

《機械公敵》作為一個商業娛樂片來說,雖然沒有太深奧的理論展現,但其實細看會發現從機器人發明者所提到的三大定律開始,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就有兩方面的不同:

一個是桑尼方向更為人性化設定的機器人;另一個是薇琪方向更為機械邏輯理解的機器人。這兩個方面皆帶出了不同關於「機器人自我意識」的區別,究竟機器人是要朝向人性發展才算是有自我意識,還是機器人要有屬於自己族群特有的思考模式?

本片沒有給出特定的答案,因為就算是薇琪失敗之後,桑尼在片尾的暗示似乎是取代薇琪成為機器人世界的領導者,那麼一個更為人性化的機器人族群在未來發展中,會不會發展出更為極端的思考模式呢?

一個站在機器人利益的「人性」機器群體,會不會比薇琪在對待人類態度上,將人類視為保育動物圈養的方式,發展出更為畸形相處模式呢?

機器人是否應該思考?

從人工智能的發展、到學習、到機器族群的誕生,難道符合人性的機器人就會比純粹機器邏輯思考下延伸的結果更好嗎?

畢竟「人性」是如此多變且捉摸不定的,誰也不知道一個人性化的機器人是否更符合人類的利益,抑或是更能學習到利用人性的同情心來獲得更多符合「機器利益」的行為(可能對人類不利)。

就像是《機械姬》裡面所描述的狀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會如同人類所想的一樣美好,會騙人利用人性的機器,可能造成的後果比你我想像的更加嚴重。

接下來再聊聊威爾史密斯另一部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當你認為最困難的時候,其實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時候。」

看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人,或許都對這句經典台詞記憶猶新。

這是一部很大膽的電影,直通現代社會的問題;同時,它又很柔軟,將一個底層人物的無助與幸福娓娓道來。

主角克里斯·賈納是個僅有高中學歷的銷售員,為了擺脫貧困,他在金融街橫衝直撞,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股票經紀人。

他像個無辜的人,在生存的夾縫中,委曲求全又百折不回,爆發出了身體裡強大的野心和拼勁。

當我們凝神鏡頭里的慌張錯亂、疲憊無助時,總有那麼一個瞬間,體會到了電影裡每個人共通的悲喜。

我們感動於這些人群寫照,也試圖探索「如何成為被選中的人」。

但最終明白,無論幸福是否來臨,人是不能自我放棄的。

生活再難,不放棄夢想的人才有渡口

1981年,舊金山的街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西裝革履的精英,也有醉臥街角的乞丐,人到中年的克里斯,也不過是其中毫不起眼的一員。

當鏡頭的微距拉進,我們對克里斯的生活才有了「全息的感知」。

他被穩穩地貼上了喪、貧困、倒霉等諸多不幸的標籤,生活裡充斥著否定、輕視和嘲弄。

一年前,他和妻子投資了一款價格昂貴的骨密度儀,卻不料這款產品被醫院視為「用處不大的奢侈品」。

儀器的滯銷,讓克里斯的生活陷入窘境,他延期納稅、拖延房租,節衣縮食。

妻子琳達拼命打著兩份工,兒子也只能去廉價的托兒所。

偶然的機會,克里斯在金融街巧遇了開跑車的老友,對方的富有與樂觀啟發了他,他有了新的夢想——當一名股票經紀人。

雖然妻子對此並不看好,但他還是對妻子說:「我們會挺過去,一切都會好的。」

可是這句話,在捉襟見肘的生活裡毫無作用,在一個雨夜,妻子帶著兒子離開了他。

當克里斯回到冷清漆黑的家裡,傳來的是隔壁房東轟他出門的咆哮。

他孤獨地坐在陰影中,電視里傳來了美國經濟低迷,失業率攀升的時代背景音。

魯豫在《偶遇》中曾說:「無論是誰,我們都曾或正在經歷人生的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克里斯的困境,之所以引起了共鳴,源於他集中呈現了許多人的「至暗時刻」——生活貧困、事業低迷、婚姻危機,他代替人們去質疑:「我這麼努力,要怎麼做才能過好一生?」

克里斯給出的答案是追夢前行,他在密不透風的壓力下,進行著孤獨又瘋狂的嘗試。

為了轉行到金融行業,他利用業餘時間,惡補專業知識;為了讓生計支撐起自己的理想,他更加積極地推銷骨密度儀。

每當被拒絕或被冷待,克里斯總會笑著說「謝謝」,並虔誠地進行下一次試探。

無數次功敗垂成和事與願違,都不能阻礙克里斯前進的步伐,他告訴自己:

「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守護它。」

雖然幸福尚未敲門,但克里斯始終沒有讓自己在絕境中無路可走,他總能找到下一個渡口,奮力劃向彼岸。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個理想決定著他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生活再苦,有夢想的人才能找到出口,不至於被困難四面合圍,在原地打轉。

幸福再遠,不放棄愛的人才有力量

《當幸福來敲門》,並非一部簡單的勵志片,在克里斯身上,還閃耀著他對兒子溫暖又深刻的愛。

因為這份愛,他的夢想更清晰,他的步伐更堅定。

克里斯成長於父愛缺失的環境,所以當兒子降生的那一刻,他就發誓要永遠陪著他。

他每天送兒子上學,並關注幼兒園教育的細節;

即使只能買得起一個籃球,他仍會詢問兒子的生日願望;

更多的時候,他會和兒子聊聊自己的童年,講講他人生里為數不多的歡樂時光。

在兒子眼裡,克里斯是外號「聰明大頭」的好爸爸。

生活再苦,一看到兒子,克里斯的心裡總會泛起溫熱,幹勁十足地闖入對他並不友善的世界。

所以,當妻子帶走兒子的那一刻,克里斯幾近崩潰。

他苦苦哀求,想盡辦法把兒子接了回來,隨後妻子遠赴紐約。

生活由一家三口的其樂融融成了父子二人的相依為命。

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克里斯只得領著兒子拜訪客戶、銷售儀器,輾轉在舊金山呼嘯而過的地鐵上。

但只要兒子的小手還被自己緊握著,克里斯的心裡就是甜蜜的、踏實的。

克里斯竭盡全力守護著兒子,可是好運並沒有竭盡全力地靠近他。

當他賣完最後一台骨密度儀時,還未來得及慶祝,就被強制扣稅,全部積蓄只剩21美元。

更糟糕的是,他和兒子被房東徹底掃地出門。

無家可歸的父子倆,拖著行李,躲進了地鐵站的廁所。

過去的種種磨難從未打敗過克里斯,但此刻,他淚流滿面。

梵高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

無論哪種愛,都是照亮前路的火焰,是我們得以保持希望的力量。

克里斯擦乾眼淚,背起行囊,他去醫院賣血,去聯合教堂申請收容所。

生活總得繼續,就算為了兒子,克里斯也絕不向命運妥協。

他並非無堅不摧,每個頻臨崩潰的瞬間,克里斯都會想起與兒子相處的幸福瞬間。

這份幸福感,鼓勵著他進行一次次絕地反擊。

其實,幸福有很多種,家財萬貫、名利雙收、學業有成、婚姻美滿都可以輕易給人幸福感。

但源於內心的愛,才是困苦絕境中的最後一根稻草。

生活裡的「喪」,唯有滿滿的愛可以化解。

就像克里斯,夢想讓他找准了方向,對兒子的愛,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力量。

運氣再差,不放棄努力的人才有奇蹟

「倒霉」似乎是克里斯躲不過的宿命,即使他目標明確,幹勁十足,但敲門進來的不是警察就是收費員。

為了入職迪思威特公司做實習生,他在辦公樓下徘徊了一個月,總算和人事部的領導搭上了線,取得了面試機會。

但卻因為拖欠違章罰款被刑拘,直到面試前一小時,克里斯才被釋放。

他奮力跑去公司,他的邋遢和落魄給一眾面試官留下了「差勁」的印象。

但克里斯沒有放棄,他努力地緩解氣氛,用他的誠懇和幽默得到了實習機會。

因為要照顧兒子,克里斯每天工作時長比別人少3個小時。

於是,他一整天不喝水、不上廁所,電話聽筒不離手,拼命地打電話。

為了增強業務能力,在救濟所住宿的他,哄兒子睡著後,用一盞小燈,徹夜學習。

可是,兩個月過去了,他的努力並沒有給他一絲回饋,直到他打通了大老闆瑞本的電話。

轉機就在眼前,但倒霉的克里斯,臨時被主管抓去停車,錯過了與瑞本的第一次會面。

運氣,讓人難以捉摸,說拋棄你的時候就拋棄你,但人不能自己拋棄自己。

失落和慌張在克里斯心裡一掃而過,他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兒子去瑞本家上門拜訪,並被邀請去看橄欖球比賽。

克里斯藉此機會介紹了他的股票產品,還認識了不少有錢人。

他的經歷像極了董卿的那句話:

「人生的不可預測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遇到一個挫折,有時候可能蘊藏著一個機遇,蘊藏著一條新的道路。」

但開啟幸運之門的,不僅僅是挫折本身,還需要一個永不懈怠的靈魂。

實習期結束,瑞本和他的朋友們為克里斯帶來了31單業績,這使得他在一眾實習生中名列前茅,並被正式錄用。

幸福終於降臨,克里斯的淚水溢出了眼眶,他走在依舊熙熙攘攘的人群裡,舉起手為自己鼓掌。

電影裡的經典鏡頭在這一刻被定格,與此同時,響起了同樣經典的畫外音: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那往往是努力的人剩下來的。」

尼采曾說:「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努力,為我們在一片混亂的世界裡提供了安全感,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給了我們創造奇蹟的可能性。

就像克里斯,在最終通往成功的路上,他憑藉極致的努力,扭轉了命運的軌跡。

1987年,在加入迪思威特6年後,克里斯成立了加德納財富公司。

2006年,他賣掉了所持的大部分股票,成交額高達幾百萬美元。

這是故事里克里斯的人物結局,也是電影原型克里斯·賈納的高光時刻。

作為當代美國著名的投資專家,克里斯·賈納的勵志人生,在電影裡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夢想、愛、拼搏,都是克里斯人生傳奇里的拼圖一塊,它們共同成就了他,為他贏取了開往幸福世界的一張船票。

關於幸福,我們都曾焦心地等待或尋覓。

尋找幸福的過程,與其說是對外界阻礙的抵抗,不如說是曠日持久的自我戰爭。

我們需要從所有的「否定」中掙扎出來,接納自己,永不放棄夢想和愛,長久而堅韌地努力下去。

那麼,當幸福來敲門,門後一定站著一個足以擁有幸福的幸運兒。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